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揭露真相的成语

形容揭露真相的成语


1公之于众 [ gōng zhī yú zhòng ]

解释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2口诛笔伐 [ kǒu zhū bǐ fá ]

解释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3揭人之短 [ jiē rén zhī duǎn ]

解释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4发隐擿伏 [ fā yǐn tī fú ]

解释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 宋 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5擒奸摘伏 [ qín jiān tī fú ]

解释 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

出处 《续古文苑·无名氏虞候郑府君墓志铭>》:“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6旁观者清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释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7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解释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8豁然开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释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0原形毕露 [ yuán xíng bì lòu ]

解释 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11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12东窗事发 [ dōng chuāng shì fā ]

解释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出处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13不打自招 [ bù dǎ zì zhāo ]

解释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14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15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6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释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17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8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19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0方兴未艾 [ fāng xīng wèi ài ]

解释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

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21昭然若揭 [ zhāo rán ruò jiē ]

解释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22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3暴露无遗 [ bào lù wú yí ]

解释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24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释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25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26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27欲盖弥彰 [ yù gài mí zhāng ]

解释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28图穷匕见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解释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9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解释 一看就明白。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0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31笔伐口诛 [ bǐ fá kǒu zhū ]

解释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清 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32真相毕露 [ zhēn xiāng bì lù ]

解释 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经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则真相毕露。”

33初发芙蓉 [ chū fā fú róng ]

解释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34擿伏发隐 [ niǎo fú fā yǐn ]

解释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35擿奸发伏 [ yuán jiān fā fú ]

解释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36破奸发伏 [ pò jiān fā fú ]

解释 揭露隐藏的坏人。

出处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37昭然著闻 [ zhāo rán zhù wén ]

解释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38昭昭之明 [ zhāo zhāo zhī míng ]

解释 昭昭:光明,明亮。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39昭昭之宇 [ zhāo zhāo zhī yǔ ]

解释 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

出处 西汉·司马迁《淮南子·精神训》:“甘瞑于太霄之宅,而觉视于昭昭之宇。”

40庐山真面目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

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