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故事感人的成语

形容故事感人的成语


1过河拆桥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释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2不翼而飞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释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出处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3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4不怀好意 [ bù huái hào yì ]

解释 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5不由分说 [ bù yóu fēn shuō ]

解释 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

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6覆水难收 [ fù shuǐ nán shōu ]

解释 覆:翻;引申为倾、倒、泼的意思。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难再挽回了。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难以重新结合。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7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负隅顽抗 [ fù yú wán kàng ]

解释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9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11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2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释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13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14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5不由自主 [ bù yóu zì zhǔ ]

解释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16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释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7感恩图报 [ gǎn ēn tú bào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出处 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18可歌可泣 [ kě gē kě qì ]

解释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出处 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19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不一而足 [ bù yī ér zú ]

解释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出处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21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2百感交集 [ bǎi gǎn jiāo jí ]

解释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23万马齐喑 [ wàn mǎ qí yīn ]

解释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

出处 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24七情六欲 [ qī qíng liù yù ]

解释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25防微杜渐 [ fáng wēi dù jiàn ]

解释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26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27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28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29抱头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30潸然泪下 [ shān rán lèi xià ]

解释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出处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31感天动地 [ gǎ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32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33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34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35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解释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36感情用事 [ gǎn qíng yòng shì ]

解释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出处 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37管鲍之交 [ guǎn bào zhī jiāo ]

解释 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8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39感慨系之 [ gǎn kǎi xì zhī ]

解释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出处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0感慨万千 [ gǎn kǎi wàn qiān ]

解释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41触景伤情 [ chù jǐng shāng qíng ]

解释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

42催人泪下 [ cuī rén lèi xià ]

解释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出处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43感激不尽 [ gǎn jī bù jìn ]

解释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44抱头大哭 [ bào tóu dà kū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45感人肺腑 [ gǎn rén fèi fǔ ]

解释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出处 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46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解释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47一抔黄土 [ yī póu huáng tǔ ]

解释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48不蔓不枝 [ bù màn bù zhī ]

解释 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出处 宋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9万人之敌 [ wàn rén zhī dí ]

解释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50铭感不忘 [ míng gǎn bù wàng ]

解释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

51三省吾身 [ sān shěng wú shēn ]

解释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52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53隔世之感 [ gé shì zhī gǎn ]

解释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出处 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54一片冰心 [ yī piàn bīng xīn ]

解释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5感慨万端 [ gǎn kǎi wàn duān ]

解释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出处 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56感今怀昔 [ gǎn jīn huái xī ]

解释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出处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57动人心魄 [ dòng rén xīn pò ]

解释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58哀感天地 [ āi gǎn tiān dì ]

解释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59大禹治水 [ dà yǔ zhì shuǐ ]

解释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60不死之药 [ bù sǐ zhī yào ]

解释 长生不死的药。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61百兽率舞 [ bǎi shòu shuài wǔ ]

解释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出处 《尚书 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62下马冯妇 [ xià mǎ féng fù ]

解释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处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63多情善感 [ duō qíng shàn gǎn ]

解释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出处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64三徙成都 [ sān xǐ chéng dōu ]

解释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65三夫之言 [ sān fū zhī yán ]

解释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66哀感顽艳 [ āi gǎn wán yàn ]

解释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出处 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67丑态毕露 [ chǒu tài bì lù ]

解释 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68感人心脾 [ gǎn rén xīn pí ]

解释 见“感人肺肝”。

出处 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69感人肺肝 [ gǎn rén fèi gān ]

解释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出处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70触物伤情 [ chù wù shāng qíng ]

解释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71三分鼎足 [ sān fēn dǐng zú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72铭感五内 [ míng gǎn wǔ nèi ]

解释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73霜露之感 [ shuāng lù zhī gǎn ]

解释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74感遇忘身 [ gǎn yù wàng shēn ]

解释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出处 《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75三告投杼 [ sān gào tóu zhù ]

解释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76感旧之哀 [ gǎn jiù zhī āi ]

解释 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

出处 《后汉书·荀彧传》:“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77哀感中年 [ āi gǎn zhōng nián ]

解释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