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十分悲痛的成语

形容十分悲痛的成语


1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2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4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5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6黯然失色 [ àn rán shī sè ]

解释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7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8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9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10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1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2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13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14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15悲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16物伤其类 [ wù shāng qí lèi ]

解释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17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8摧心剖肝 [ cuī xīn pōu gān ]

解释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出处 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19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20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21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2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23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4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5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26惨无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释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27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28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29寻死觅活 [ xún sǐ mì huó ]

解释 叫喊着要去死。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

出处 元 关汉卿《金钱池》:“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30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31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解释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32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33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34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35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36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37抱头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38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39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40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41悲从中来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解释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出处 严秀《哀吴晗》:“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不禁废书而叹,悲从中来。”

42惨不忍言 [ cǎn bù rěn yán ]

解释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43悲观厌世 [ bēi guān yàn shì ]

解释 厌世:厌弃人世。指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出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

44抱头大哭 [ bào tóu dà kū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45惨不忍闻 [ cǎn bù rěn wén ]

解释 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46愁肠百结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释 忧愁缠结在肠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47泪如雨下 [ lèi rú yǔ xià ]

解释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48哀哀欲绝 [ āi āi yù jué ]

解释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49愁眉锁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释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50乐极则悲 [ lè jí zé bēi ]

解释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51饮泣吞声 [ yǐn qì tūn shēng ]

解释 泣:无声的哭;吞声:不敢出声。不敢放声大哭。

出处 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二卷:“怅然惨,娇魂怨,饮泣吞声。”

52万箭攒心 [ wàn jiàn cuán xīn ]

解释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出处 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53泣涕如雨 [ qì tì rú yǔ ]

解释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出处 《诗经 邶风 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54哀思如潮 [ āi sī rú cháo ]

解释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55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56大放悲声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解释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57大发慈悲 [ dà fā cí bēi ]

解释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58慷慨悲歌 [ kāng kǎi bēi gē ]

解释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59愁云惨雾 [ chóu yún cǎn wù ]

解释 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出处 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如果是惊天动地的霹雳,那才拨得开满天的愁云惨雾。”

60悲声载道 [ bēi shēng zài dào ]

解释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出处 太平天国 洪秀全《誓师檄文》:“妇叹童呼,悲声载道;酷刑厚敛,怨气冲天。”

61怆地呼天 [ chuàng dì hū tiān ]

解释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62涕泗横流 [ tì sì héng liú ]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63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64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释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65悲歌易水 [ bēi gē yì shuǐ ]

解释 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 见“悲歌击筑”。

66悲歌击筑 [ bēi gē jī zhù ]

解释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 《史记 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67痛心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 ]

解释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68无肠可断 [ wú cháng kě duàn ]

解释 比喻悲痛之极。

出处 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69椎心泣血 [ chuí xīn qì xuè ]

解释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70惨无天日 [ cǎn wú tiān rì ]

解释 犹言暗无天日。

出处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以希腊、罗马之文明,而其下级社会之民,被虐待者惨无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泽者,不过国中一小部分耳。”

71惨雨酸风 [ cǎn yǔ suān fēng ]

解释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72乐尽悲来 [ lè jìn bēi lái ]

解释 犹言乐极生悲。

出处 唐·陈鸿《长恨歌传》:“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73乐极悲来 [ lè jí bēi lái ]

解释 同“乐极则悲”。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74人琴俱逝 [ rén qín jù shì ]

解释 见“人琴俱亡”。

出处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75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6惨无人理 [ cǎn wú rén lǐ ]

解释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弄峻制,惨无人理。任法吏之妄为,丝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悬于法官之意旨。”

77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78回肠九转 [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

解释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出处 《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79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80击筑悲歌 [ jī zhù bēi gē ]

解释 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出处 《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81愁云惨淡 [ chóu yún cǎn dàn ]

解释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出处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2泪干肠断 [ lèi gān cháng duàn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83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84黯然伤神 [ àn rán shāng shén ]

解释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85惨绿愁红 [ cǎn lü chóu hóng ]

解释 绿:绿叶;红:红花。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出处 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86惨绿年华 [ cǎn lǜ nián huá ]

解释 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出处 清 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惨绿年华记忆真。”

87芝焚蕙叹 [ zhī fén huì tàn ]

解释 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出处 晋 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88惨绿少年 [ cǎn lǜ shào nián ]

解释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出处 唐 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89云悲海思 [ yún bēi hǎi sī ]

解释 如云似海的愁思。

出处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90五内俱崩 [ wǔ nèi jù bēng ]

解释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91情凄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解释 谓心境十分悲伤。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92惨澹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亦作“惨淡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出处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93惊心惨目 [ jīng xīn cǎn mù ]

解释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出处 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94经营惨澹 [ jīng yíng cǎn dàn ]

解释 经营:筹划营谋;惨澹: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出处 宋·辛弃疾《鹧鸪天·和昌父》词:“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澹中。”

95惨然不乐 [ cǎn rán bù lè ]

解释 表情凄楚的样子。

出处 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96呕心抽肠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释 呕:吐。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97抱璞泣血 [ bào pú qì xuè ]

解释 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98引吭悲歌 [ yǐn háng bēi gē ]

解释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出处 冰心《樱花赞》:“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99一悲一喜 [ yī bēi yī xǐ ]

解释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出处 《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