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呆板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呆板的成语


1呆头呆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释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2泥塑木雕 [ ní sù mù diāo ]

解释 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出处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3木雕泥塑 [ mù diāo ní sù ]

解释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4楞头楞脑 [ léng tóu léng nǎo ]

解释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出处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5楞头呆脑 [ léng tóu dāi nǎo ]

解释 见“楞头楞脑”。

出处 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6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7没头没脑 [ méi tóu méi nǎo ]

解释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8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9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10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释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11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2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13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不辨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15木头木脑 [ mù tóu mù nǎo ]

解释 形容呆板、迟钝

出处 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16笨头笨脑 [ bèn tóu bèn nǎo ]

解释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出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17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18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19傻头傻脑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释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20坐吃享福 [ zuò chī xiǎng fú ]

解释 呆板单调地生活,消极地,被动地生活,光吃和生长,别的什么也不干。

21假痴假呆 [ jiǎ chī jiǎ dāi ]

解释 装傻;假装糊涂

出处 《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22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解释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出处 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23潇潇洒洒 [ xiāo xiāo sǎ sǎ ]

解释 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出处 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三魂儿潇潇洒洒,七魄儿怨怨哀哀,一灵儿荡荡悠悠。”

24目怔口呆 [ mù zhēng kǒu dāi ]

解释 同“目瞪口呆”。

出处 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25泥足巨人 [ ní zú jù rén ]

解释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出处 郭沫若《忆秦娥·歌剧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26口呆目钝 [ kǒu dāi mù dùn ]

解释 见“口呆目瞪”。

出处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27粘皮着骨 [ nián pí zhuó gǔ ]

解释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28装聋卖傻 [ zhuāng lóng mài shǎ ]

解释 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29目瞪神呆 [ mù dèng shén dāi ]

解释 瞪:眼睛发愣。眼睛发愣,神情呆滞。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登时惊得目瞪神呆,惟恐他们盘问,就要出丑。”

30楞头磕脑 [ léng tóu kē nǎo ]

解释 见“楞头楞脑”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31呆似木鸡 [ dāi sì mù jī ]

解释 见“呆若木鸡”。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2呆如木鸡 [ dāi rú mù jī ]

解释 见“呆若木鸡”。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3迟眉钝眼 [ chí méi dùn yǎn ]

解释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出处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

34如痴似醉 [ rú chī sì zuì ]

解释 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35一律千篇 [ yī lǜ qiān piān ]

解释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出处 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36傻眉楞眼 [ shǎ méi léng yǎn ]

解释 形容发呆的样子。

出处 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37愣愣瞌瞌 [ lèng lèng kē kē ]

解释 愣:呆,失神。呆头呆脑,发呆的样子。

38目呆口咂 [ mù dāi kǒu zā ]

解释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39诈痴佯呆 [ zhà chī yáng dāi ]

解释 谓假装痴呆。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诈痴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别图再报。”

40枉曲直凑 [ wǎng qǔ zhí còu ]

解释 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41木鸡养到 [ mù jī yǎng dào ]

解释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2五积六受 [ wǔ jī liù shòu ]

解释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43呆里撒奸 [ dāi lǐ sā jiān ]

解释 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44騃童钝夫 [ ái tóng dùn fū ]

解释 指愚昧笨拙的人。

出处 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