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美好梦想的成语

形容美好梦想的成语


1痴人说梦 [ chī rén shuō mèng ]

解释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出处 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2志在四方 [ zhì zài sì fāng ]

解释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3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解释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4雄心壮志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解释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出处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5黄粱一梦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6黄粱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7昼想夜梦 [ zhòu xiǎng yè mèng ]

解释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出处 《列子·周穆王》:“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昼想夜梦,神行所遇。”

8黄梁一梦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

解释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9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10巧夺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解释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

出处 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11夜长梦多 [ yè cháng mèng duō ]

解释 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出处 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12如愿以偿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释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13醉生梦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释 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4南柯一梦 [ nán kē yī mèng ]

解释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15白日做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16世外桃源 [ shì wài táo yuán ]

解释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17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18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释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19意气风发 [ yì qì fēng fā ]

解释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20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出处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21如梦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释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22野心勃勃 [ yě xīn bó bó ]

解释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23魂牵梦萦 [ hún qiān mèng yíng ]

解释 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也作“魂牵梦绕”。

出处 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24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25怀璧其罪 [ huái bì qí zuì ]

解释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6鸿鹄之志 [ hóng hú zhī zhì ]

解释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7一枕黄粱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

解释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28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解释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9梦幻泡影 [ mèng huàn pào yǐng ]

解释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出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0梦寐以求 [ mèng mèi yǐ qiú ]

解释 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1得其所哉 [ dé qí suǒ zāi ]

解释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32大梦初醒 [ dà mèng chū xǐng ]

解释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33天造地设 [ tiān zào dì shè ]

解释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出处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34胸怀大志 [ xiōng huái dà zhì ]

解释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和睦相处 [ hé mù xiāng chǔ ]

解释 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6洞天福地 [ dòng tiān fú dì ]

解释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出处 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37天下一家 [ tiān xià yī jiā ]

解释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出处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38各取所需 [ gè qǔ suǒ xū ]

解释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出处 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39雄心勃勃 [ xióng xīn bó bó ]

解释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茅盾《子夜>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40庄周梦蝶 [ 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

解释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 典出《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1一枕黄梁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

解释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42恍如梦境 [ huǎng rú mèng jìng ]

解释 好象是在梦里一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43求仁得仁 [ qiú rén dé rén ]

解释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人生如梦 [ rén shēng rú mèng ]

解释 人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亦作“人生若梦”。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5春梦无痕 [ chūn mèng wú hén ]

解释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出处 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46好梦不长 [ hǎo mèng bù cháng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云窗梦》:“薄设设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千愁万恨断肠人,怎当那半夜三更莫秋景。”

47如梦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释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48浮生若梦 [ fú shēng ruò mèng ]

解释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 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49一枕邯郸 [ yī zhěn hán dān ]

解释 见“一枕黄粱”。

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50庄生梦蝶 [ zhuāng shēng mèng dié ]

解释 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51梦见周公 [ mèng jiàn zhōu gōng ]

解释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2匹夫怀璧 [ pǐ fū huái bì ]

解释 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53长辔远御 [ cháng pèi yuǎn yù ]

解释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54半梦半醒 [ bàn mèng bàn xǐng ]

解释 谓睡眠尚未清醒。

出处 《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55道合志同 [ dào hé zhì tóng ]

解释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出处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56梦笔生花 [ mèng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57生死不渝 [ shēng sǐ bù yú ]

解释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出处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

58楚梦云雨 [ chǔ mèng yún yǔ ]

解释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59文修武备 [ wén xiū wǔ bèi ]

解释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出处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60匹夫无罪 [ pǐ fū wú zuì ]

解释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出处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61梦里南轲 [ mèng lǐ nán kē ]

解释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诗四首》之三:“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轲一梦成。”

62黄梁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63飞熊入梦 [ fēi xióng rù mèng ]

解释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64唐虞之治 [ táng yú zhī zhì ]

解释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出处 《古文观止 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

65求志达道 [ qiú zhì dá dào ]

解释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出处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66更长梦短 [ gēng cháng mèng duǎn ]

解释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67一梦华胥 [ yī mèng huá xū ]

解释 《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出处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