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止步不前的成语

形容止步不前的成语


1停滞不前 [ tíng zhì bù qián ]

解释 停留下来不继续前进。滞:滞留;停留不动;停滞:因为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地前进或发展。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2裹足不前 [ guǒ zú bù qián ]

解释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出处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3踌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释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4畏葸不前 [ wèi xǐ bù qián ]

解释 不敢向前。葸:害怕。

出处 《清史稿 高宗纪二》:“丁卯,以扈从行困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思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

5畏缩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释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6顿足不前 [ dùn zú bù qián ]

解释 停顿下来不前进。

7踟蹰不前 [ chí chú bù qián ]

解释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8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9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10沧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释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11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解释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12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释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13适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释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14流连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释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15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16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7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18迟疑不决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释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19偃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解释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20犹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21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22踏步不前 [ tà bù bù qián ]

解释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23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24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25趑趄不前 [ zī jū bù qián ]

解释 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

出处 《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26观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释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27裹足不进 [ guǒ zú bù jìn ]

解释 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

28按甲寝兵 [ àn jiǎ qǐn bīng ]

解释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29案甲休兵 [ àn jiǎ xiū bīng ]

解释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30不随以止 [ bù suí yǐ zhǐ ]

解释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31案兵束甲 [ àn bīng shù jiǎ ]

解释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2按甲休兵 [ àn jiǎ xiū bīng ]

解释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33恇怯不前 [ kuāng qiè bù qián ]

解释 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出处 《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34如丘而止 [ rú qiū ér zhǐ ]

解释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出处 《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35八音遏密 [ bā yīn è mì ]

解释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出处 《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36中道而止 [ zhōng dào ér zhǐ ]

解释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37按兵束甲 [ àn bīng shù jiǎ ]

解释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出处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