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由此及彼的意思
yóu

由此及彼



成语拼音 yóu cǐ jí bǐ

成语注音 一ㄡˊ ㄘˇ ㄐ一ˊ ㄅ一ˇ

成语简拼 YCJB

成语五笔 MHET

成语解释 此:这;
这个;彼:那个。
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
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
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

成语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

成语正音 “彼”,不能读作“pí”。

成语辨形 “彼”,不能写作“比”。

感情色彩 由此及彼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联合式;
作状语;指相互关联。

成语造句 王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很多同学有骂脏话的行为,由此及彼,他决定开展一项“讲文明争当小红花”的活动,以根除这些坏毛病。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悲伤到极点形容学以致用形容父母教育形容互相联系形容有不足之处形容心情有好有坏形容经常联系形容父母对子女教育形容悲催形容由别人想到自己


英语翻译 from this to that

俄语翻译 от одного к другому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由此及彼造句

  • 1、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 2、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以相似论为指导,抓住词与词之间音、形、义的相似点,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能力。
  • 3、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劣存优,剔肤见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成了我们时常引以为豪的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 4、前言: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从起点出发,到了一个地点,其路程是确定的,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
  • 5、由此及彼,不少人也认为各大报社如果能醒悟自己身处的是资讯业,而不是印刷业,它们也许就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向网络转型。
  • 6、王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很多同学有骂脏话的行为,由此及彼,他决定开展一项"讲文明争当小红花"的活动,以根除这些坏毛病。
  • 7、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 8、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目的。
  • 9、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目的。
  • 10、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 11、别指望那些面试官会帮你把你以前的经验由此及彼推及到现在这个行业上来,那是你的任务。
  • 12、其中,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冲决空间的阻隔,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 13、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15、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 16、熟读是精细的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分析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思之越深,析之越透,精思多思,才能做到对书中的知识弃其蹄毛,汲其精华。
  • 17、我们在学到一个新知识后,应该由此及彼,发散性地思考更多的内容,然后再小心地求证自己的猜测。
  • 18、只要周围警察里有几个这么样的人,就会由此及彼,进而怀疑整个警队的品质。
  • 19、然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与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彼此沟通,就好比河的两岸需要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 20、本文通过对树叶的细致观察,极其细腻地写出了树叶在不同时朞的特点所在,赞美了树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歌颂了社会生活中具有树叶一样高尚品质的人。
由此及彼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