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说大话的成语

形容人说大话的成语


1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2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3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4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5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6大言不惭 [ dà yán bù cán ]

解释 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 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7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8言过其实 [ yán guò qí shí ]

解释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9吹牛拍马 [ chuī niú pāi mǎ ]

解释 吹嘘奉承。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10口出大言 [ kǒu chū dā yán ]

解释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11吹大法螺 [ chuī dà fǎ luó ]

解释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出处 《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12大言欺人 [ dà yán qī rén ]

解释 大言:夸大的言辞。说大话欺骗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13胡吹乱嗙 [ hú chuī luàn pǎng ]

解释 嗙:自夸,吹牛。形容乱说大话,信口吹牛。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老实告诉你说吧,别花言巧语了,也别胡吹乱嗙了,要我上你家里去老虎头上抓毛儿,我不干!”

14大吹法螺 [ dà chuī fǎ luó ]

解释 比喻空口说大话。

出处 《妙法莲华经 序品》:“今佛世主,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15大言相骇 [ dà yán xiāng hài ]

解释 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出处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16河门海口 [ hé mén hǎi kǒu ]

解释 比喻说大话。

出处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

17大胆海口 [ dà dǎn hǎi kǒu ]

解释 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18走花溜冰 [ zǒu huā liū bīng ]

解释 比喻吹牛,说大话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19走花溜水 [ zǒu huā liū bīng ]

解释 比喻吹牛,说大话。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20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2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解释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 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23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24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释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25横七竖八 [ héng qī shù bā ]

解释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26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7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8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29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30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31三缄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2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33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解释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出处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34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释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处 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35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36弥天大谎 [ mí tiān dà huǎng ]

解释 弥:充满。天大的谎话。

出处 元 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那厮主置定乱宫心,酝酿着漫天谎。”

37摇唇鼓舌 [ yáo chún gǔ shé ]

解释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38言之无物 [ yán zhī wú wù ]

解释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出处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39迷天大谎 [ mí tiān dà huǎng ]

解释 迷:通“弥”。极大的谎话

出处 茅盾《子夜》:“她这临时诌起来的谎居然合式,她心里更加有把握了。她决定把这迷天大谎再推进一些。”

40大发议论 [ dà fā yì lùn ]

解释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

41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释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42言必有据 [ yán bì yǒu jù ]

解释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出处 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43漫天大谎 [ màn tiān dà huǎng ]

解释 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44半真半假 [ bàn zhēn bàn jiǎ ]

解释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45瞒天大谎 [ mán tiān dà huǎng ]

解释 指天大的谎话。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把偏房说成正房,一味瞒天大谎,全无半点真实。”

46酒酣耳热 [ jiǔ hān ěr rè ]

解释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47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48漫无边际 [ màn wú biān jì ]

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49自我吹嘘 [ zì wǒ chuí xū ]

解释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出处 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50胡诌乱傍 [ hú zhōu luàn bàng ]

解释 吹牛,信口开河。

出处 古立高《隆冬》:“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

51满纸空言 [ mǎn zhǐ kōng yán ]

解释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出处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52讲经说法 [ jiǎng jīng shuō fǎ ]

解释 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出处 《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53信口开合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54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55架谎凿空 [ jià huǎng záo kōng ]

解释 扯谎作假。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朗名唤杨光彦,绰号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挝着人家本钱就使。”

56一簧两舌 [ yī huáng liǎng shé ]

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57说嘴打嘴 [ shuō zuǐ dǎ zuǐ ]

解释 夸口的人偏偏自己出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王家的无处煞气,只好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