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懂变通的成语

形容懂变通的成语


1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解释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解释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3见机行事 [ jiàn jī xíng shì ]

解释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4随机应变 [ suí jī yìng biàn ]

解释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出处 《旧唐书 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5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6能屈能伸 [ néng qū néng shēn ]

解释 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7见风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8入乡随俗 [ rù xiāng suí sú ]

解释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9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陈陈相因 [ chén chén xiāng yīn ]

解释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1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12不劳而获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释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出处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13突飞猛进 [ tū fēi měng jìn ]

解释 疾速飞跃;迅疾前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出处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14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5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6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17固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

18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释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出处 《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19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0看风使舵 [ k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21留有余地 [ liú yǒu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22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23法出一门 [ fǎ chū yī mén ]

解释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24坐享其成 [ zuò xiǎng qí chéng ]

解释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出处 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25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26通权达变 [ tōng quán dá biàn ]

解释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通晓权宜;适应变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27固执成见 [ gù zhí chéng jiàn ]

解释 见“固执己见”。

出处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28契船求剑 [ qì chuán qiú jiàn ]

解释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出处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9泥古不化 [ nì gǔ bù huà ]

解释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法。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出处 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30胶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释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31拟规画圆 [ nǐ guī huà yuán ]

解释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32顽梗不化 [ wán gěng bù huà ]

解释 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场:“你往年同严仲子做过朋友,他的顽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33看菜吃饭 [ kàn cài chī fàn ]

解释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34达权通变 [ dá quán tōng biàn ]

解释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出处 《后汉书 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35抱令守律 [ bào lìng shǒu lǜ ]

解释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36待兔守株 [ dài tù shǒu zhū ]

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37法无二门 [ fǎ wú èr mén ]

解释 见“法出一门”。

出处 《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38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39泥古拘方 [ ní gǔ jū fāng ]

解释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40扞格不通 [ hàn gé bù tōng ]

解释 扞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41胶柱调瑟 [ jiāo zhù tiáo sè ]

解释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出处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42执而不化 [ zhí ér bù huà ]

解释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43安于所习 [ ān yú suǒ xí ]

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44反经合权 [ fǎn jīng hé quán ]

解释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45反经从权 [ fǎn jīng cóng quán ]

解释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二回:“依我所见,不若反经从权,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

46枉曲直凑 [ wǎng qǔ zhí còu ]

解释 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47荆人涉澭 [ jīng rén shè yōng ]

解释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48徒读父书 [ tú dú fù shū ]

解释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49版版六十四 [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

解释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出处 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古执不活动,呵为‘版版六十四’。此钱居中语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