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讨厌的成语

形容讨厌的成语


1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2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3冤家路窄 [ yuān jiā lù zhǎi ]

解释 冤家:仇人。仇人在狭路上相遇;来不及回避。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4喜新厌旧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释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5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6好逸恶劳 [ hào yì wù láo ]

解释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7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8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9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释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出处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10面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11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12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13不胜其烦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释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14深恶痛疾 [ shēn wù tòng jí ]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5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6疾首蹙额 [ jí shǒu cù é ]

解释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17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释 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18牢什古子 [ láo shí gǔ zi ]

解释 指讨厌的东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关在这牢坑里,学这牢什古子。”

19恶居下流 [ wù jū xià liú ]

解释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0余食赘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 ]

解释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21损人利己 [ sǔn rén lì jǐ ]

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22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23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24拖泥带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解释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25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26忍无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解释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27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28奴颜媚骨 [ nú yán mèi gǔ ]

解释 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

出处 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29自作聪明 [ zì zuò cōng míng ]

解释 自以为很聪明。形容轻率逞能。

出处 《尚书 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30专横跋扈 [ zhuān hèng bá hù ]

解释 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31鸡犬不宁 [ jī quǎn bù níng ]

解释 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出处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2侧目而视 [ cè mù ér shì ]

解释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33道路以目 [ dào lù yǐ mù ]

解释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出处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34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5不堪回首 [ bù kān huí shǒu ]

解释 不堪:不忍;回首:回头;引申为回顾、回忆。不能忍受回顾的痛苦。多指因回忆过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顾。

出处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6一声不响 [ yī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释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37油嘴滑舌 [ yóu zhuǐ huá shé ]

解释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38穷兵黩武 [ qióng bīng dú wǔ ]

解释 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出处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39大模大样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释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形容装模作样。摆出毫无拘束的样子。

出处 明 徐霖《绣襦记》:“这厮大模大样,公然慢我的。”

40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释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骗别人。形容别有用心或虚伪无力的欺骗行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41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42不可救药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释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43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释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出处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44卧床不起 [ wò chuáng bù qǐ ]

解释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45獐头鼠目 [ zhāng tóu shǔ mù ]

解释 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

出处 《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46寡廉鲜耻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解释 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47小肚鸡肠 [ xiǎo dù jī cháng ]

解释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48花枝招展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解释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49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解释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50过门不入 [ guò mén bù rù ]

解释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51油腔滑调 [ yóu qiāng huá diào ]

解释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

出处 清 王士祯《师友诗传录 卷一 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52虚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释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53假仁假义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54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释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55贼眉鼠眼 [ zéi méi shǔ yǎn ]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56飞短流长 [ fēi duǎn liú cháng ]

解释 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57流言蜚语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58罪魁祸首 [ zuì kuí huò shǒu ]

解释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出处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59令人作呕 [ lìng rén zuò ǒu ]

解释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出处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60语言无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释 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61贪图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释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62嫉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63嫌贫爱富 [ xián pín ài fù ]

解释 嫌:厌恶。嫌弃贫穷的;喜爱富有的。指对人的好恶不以德行;而以贫富为标准。

出处 元 关汉卿《斐度还带》:“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64视如草芥 [ shì rú cǎo jiè ]

解释 草芥:不知名的小草。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65暴戾恣睢 [ bào lì zì suī ]

解释 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66日久天长 [ rì jiǔ tiān cháng ]

解释 指时间很久远。日:指时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日久天长,这些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呢?”

67阿谀奉承 [ ē yú fèng chéng ]

解释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68耀武扬威 [ yào wǔ yáng wēi ]

解释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

出处 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69久假不归 [ jiǔ jiǎ bù guī ]

解释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70切齿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释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71惹是生非 [ rě shì shēng fēi ]

解释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72惹事生非 [ rě shì shēng fēi ]

解释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73疾恶若仇 [ jí è ruò chóu ]

解释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出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74嫉恶好善 [ jí è hào shàn ]

解释 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出处 《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75好善嫉恶 [ hǎo shàn jí è ]

解释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76神憎鬼厌 [ shén zēng guǐ yàn ]

解释 憎:憎恨;厌:讨厌。连鬼神都讨厌。形容十分让人憎恨讨厌。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那恶毒的老太婆虽然神憎鬼厌,可她却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利,她能够叫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开。”

77令人切齿 [ lìng rén qiè chǐ ]

解释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78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79贤人君子 [ xián rén jūn zǐ ]

解释 指有才有德的人。

出处 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80恶湿居下 [ wù shī jū xià ]

解释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81厌故喜新 [ yàn gù xǐ xīn ]

解释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出处 《问答上》:“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而厌故喜新,败亡相寻而不悟也。”

82视如寇仇 [ shì rú kòu chóu ]

解释 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3臭不可当 [ chòu bù kě dāng ]

解释 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出处 唐 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嶢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84愤世嫉邪 [ fèn shì jí xié ]

解释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出处 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85自负盈亏 [ zì fù yíng kuī ]

解释 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

86爱生恶死 [ ài shēng wù sǐ ]

解释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87疾恶如雠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出处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88人神共嫉 [ rén shén gòng jí ]

解释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出处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8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90裙带关系 [ qún dài guān xì ]

解释 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出处 宋·赵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91切齿腐心 [ qiè chǐ fǔ xīn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92彰善瘅恶 [ zhāng shàn dàn è ]

解释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出处 《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93疾恶若雠 [ jí è ruò chóu ]

解释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94盗憎主人 [ dào zēng zhǔ rén ]

解释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95见善若惊 [ jiàn shàn ruò jīng ]

解释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96覆雨翻云 [ fù yǔ fān yún ]

解释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出处 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97刚肠嫉恶 [ gāng cháng jí è ]

解释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98天地不容 [ tiān dì bù róng ]

解释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99移星换斗 [ yí xīng huàn dǒu ]

解释 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出处 明 叶宪祖《团花凤》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换斗少人知,又谁知藏鹦隐鹭须见。”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