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缹的意思
缹

拼音 播放 fǒu ㄈㄡˇ
部首缶部 总笔画10画 部外笔画4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RMOU 仓颉OUF 郑码MAZU
四角80337 统一码U+7F39
笔顺编号 3112524444
笔顺名称 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点、点、点、点
相关查询 缹的笔顺 缹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ǒu(ㄈㄡˇ)

1煮:“最爱红糟与~粥。”

异体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缹

卷别正文・未集中

位置第944頁,第33字

部首缶部

康熙筆画10画 部外 4画

《廣韻》:方久切;《集韻》:俯九切,𡘋音缶──烝缹。《玉篇》:火熟也。

《集韻》或作炰,亦書作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缹”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上 位置第335頁,第27字

反切薄交切

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从火包聲。

附注徐灝注箋:「炮本連毛裹燒之名,故用『包』為聲。引申之為凡炮炙之偁。」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

段注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𤈒。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

从火。包聲。

段注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缹字组词

缹字开头组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