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匭的意思
匭

拼音 播放 guǐ ㄍㄨㄟˇ
部首匚部 总笔画11画 部外笔画9画 简体
结构左三包围结构 五笔ALVV 仓颉SJJN 郑码HFQY
四角71711 统一码U+532D
笔顺编号 11251112355
笔顺名称 横、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竖折/竖弯
相关查询 匭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uǐ(ㄍㄨㄟˇ)

1小匣子﹑小箱子。如:“票匭”﹑“投匭”。《新唐書•卷一一八•;李中敏傳》:“上書者將納於匭,有司先審其副,有不可,輒卻之。”

异体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匭

卷别正文・子集下

位置第154頁,第9字

部首匚部

康熙筆画11画 部外 9画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𡘋音宄。《玉篇》:匣也。《書・禹貢》:包匭菁茅。〔疏〕匭,纏結也。《唐書・百官志》:武后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匭”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五上 位置第144頁,第2字

反切居洧切

说文解字:簋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

说文解字:簋古文簋从匚、飢。

说文解字:簋古文簋或从軌。

说文解字:簋亦古文簋。

附注段玉裁注:「合三字會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簋形,上為簋蓋,中為簋體,下為圈足,為簋的初文,隸定當作『㿝』。金文或从皿,𣪘聲,是為『簋』所造的形聲專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簋黍稷方器也。

段注《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𣁬𦫵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湥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錄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

从竹皿皀。

段注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匚,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穀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说文解字:簋古文簋。从匚食九。

段注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说文解字:簋古文簋。从匚軌。

段注按許說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匚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脫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尙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说文解字:簋亦古文簋。

段注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