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𥬇的意思
𥬇

𥬇

部首竹部 总笔画10画 部外笔画4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TDU 仓颉HIK 郑码MGS
统一码U+25B07
笔顺编号 3143141344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𥬇

1同“笑”。《竹書紀年》卷上:“舜乃磬堵持衡而𥬇。”

异体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𥬇”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笑

卷别正文・未集上

位置第879頁,第3字

部首竹部

康熙筆画10画 部外 4画

古文: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𡘋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

,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氾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入宥韻,音秀。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𥬇”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五上 位置第146頁,第17字

反切私妙切

说文解字:笑此字本闕。

鉉注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从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从竹从夭,義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蔣注《玉篇》:𥬇,先召切,喜也;亦作咲。

蔣注《廣韻》:𥬇: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切。

蔣注《九經字樣》:笑𥬇,喜也。上,案《字統》注曰:從竹從夭,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下,經典相承,字義本非從犬。

蔣注《義證》:《漢書》作关(八夭,八天,八矢),顏師古注:关,古笑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笑喜也。从竹。从犬。

段注徐鼎臣說孫愐《唐韵》引《說文》云:𥬇,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義。攷孫愐《唐韵》序云:仍篆𣜩石經勒存正體。幸不譏煩。葢《唐韵》每字皆勒《說文》篆體。此字之从竹犬。孫親見其然。是以唐人無不从犬作者。《干祿字書》云:咲通,𥬇正。《五經文字》力尊《說文》者也。亦作𥬇喜也。从竹下犬。《玉篇・竹部》亦作𥬇。《廣韵》因《唐韵》之舊亦作𥬇。此本無可疑者。自唐玄度《九經字㨾》始先笑後𥬇。引楊承慶《字統》異說云从竹从夭。竹爲樂器。君子樂然後笑。《字統》每與《說文》乖異。見玄應書。葢楊氏求从犬之故不得。是用改夭形聲。唐氏從之。李陽冰遂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自後徐楚金缺此篆。鼎臣竟改《說文》𥬇作笑。而《集韵》、《類篇》乃有笑無𥬇。宋以後經籍無𥬇字矣。今以顧野王,孫愐,顏元孫,張參爲據。復其正始。或問曰:从犬可得其說乎。曰从竹之義且不敢𡚶言。況从犬乎。聞疑載疑可也。假云必不宐从犬。則哭又何以从犬乎。哭之獄省聲乃亦强作解事者爲之也。詳哭下。私妙切。二部。又按宋初《說文》本無𥬇。鉉增之。十九文之一也。孫愐但从竹从犬。其本在《竹部》,抑在《犬部》。鉉不能知。姑綴於竹末。今依之。恐有未協。凖哭从犬求之。𥬇或本在《犬部》。而从《竹部》之字之省聲。未可知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