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韨的意思
韨

拼音 播放 ㄈㄨˊ
部首韦部 总笔画9画 部外笔画5画 繁体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FNHC 仓颉QSIKE 郑码BIXS
四角53047 电码7280 区位6766 统一码U+97E8
笔顺编号 115213544 类型 三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名称 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相关查询 韨的笔顺 韨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古代祭服的蔽膝:“服天子~冕”

异体字

详细解释

fú(ㄈㄨˊ)

〈名词〉

(1) 形声。从“韦”,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2) 同本义

knee hide used in the ceremony of sacrifice

有虞氏服韨。 —— 《礼记·明堂位》

一命緼韨幽衡。 —— 《礼记·玉藻》

受绿衮冕衣裳。 —— 《汉书·王莽传上》

韨冕(敝膝和帽子)

(3) 系印玺的丝带。也作“绂”

silk ribbon

韨如相国。 —— 《汉书·王莽传》。注:“组也。”

玺绋(印带)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韨”字头,请参考“巿”字。

康熙字典:巿

卷别正文・寅集中

位置第328頁,第1字

部首巾部

康熙筆画4画 部外 1画

《唐韻》:分勿切;《集韻》:分物切,𡘋音弗。《說文》: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侯赤巿、大夫蔥衡──从巾,象連帶之形。

,通作芾。《詩・曹風》:三百赤芾。〔傳〕大夫以上,赤芾乗軒。〔疏〕芾服,祭祀所用也。

,《玉篇》亦作韍。《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

,《集韻》:普活切,音鏺。《說文》:草木巿巿然,象形。《集韻》:草木盛貌。

,《集韻》:北末切,音潑──義同。

,《玉篇》:甫味切,音沸──蔽巿,小貌。《詩・召南》作蔽芾。〔朱傳〕盛貌。

,《集韻》:博蓋切,音貝──草木貌。〇〔按〕普活、北末、甫味、博蓋四切,𡘋𣎵字音義,韻書譌作巿字。詳木部𣎵字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