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禘的意思
禘

拼音 播放 ㄉㄧˋ
部首礻部 总笔画13画 部外笔画9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PYUH 仓颉IFYBB 郑码WSWL
四角30227 电码4396 区位7606 统一码U+7998
笔顺编号 4524414345252 类型 三级字表
笔顺名称 点、横撇/横钩、竖、点、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竖
相关查询 禘的笔顺 禘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ì(ㄉㄧˋ)

1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王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2古代宗庙四季祭祀之一

3细察:“观者~心。”

异体字

详细解释

dì(ㄉㄧˋ)

〈动词〉

(1) 形声。从示,帝声。本义: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2) 同本义

sacrifice in ancient time

禘,祭也。 —— 《说文》

禘,大祭也。汉儒说,禘有三。 —— 《尔雅·释天》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 《论语·八佾》

(3) 1)大禘,郊祭祭天 (2)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并称为殷祭。 (3)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又如:禘郊(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禘乐(禘祭时所用的音乐);禘袷(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

(4) 同“谛”。细察

examine

禘者,谛也,谛其德而差优劣也。 —— 《说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禘

卷别正文・午集下

位置第845頁,第13字

部首示部

康熙筆画14画 部外 9画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𡘋音第──王者大祭名。《禮・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〇〔按〕禘祫之說,千古聚訟,鄭康成據《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謂祫大禘小。王肅、張融、孔晁輩,謂祫小禘大,確分禘祫爲兩祭。通考《禮經》,禘祫實一事,而禘卽時祭中之一也。夫祫从示、从合,是凡合祭皆爲祫;禘从示、从帝,蓋帝祭之稱,其制始帝舜,夏商周因之,其義取審諦昭穆,上追祖所自出,下及毀廟未毀廟之主。天子四時之祭,春礿、夏禘、秋嘗、冬烝,〈祭統〉、〈王制〉每𡘋舉之,而要莫大於禘,故《春秋》獨書大事,《公羊》亦以禘之祫爲特大而著之曰大祫也。先儒以《春秋》、《公羊》於此俱不言禘,遂謂別有祫祭,獨杜預以《左傳》無祫祭之文,因以禘釋大事。孔穎達疏曰:祫卽禘也,取其序昭穆,謂之禘;取其合羣祖,謂之祫──誠不易之解矣。趙匡又泥以祖配之之文,謂不及羣祖。夫始祖下皆曰祖,以祖配之,獨不包諸祖乎。且《爾雅・釋祭》云禘,大祭也。若止禘祖所自出,非大合昭穆,得爲大祭乎。元儒黃楚望曰:始祖率有廟無廟之主,以共享於所自出,所以使子孫皆得見其祖,又以世次久遠,見始祖之功德爲尤盛也──斯深得制禘之旨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一上 位置第3頁,第31字

反切特計切

说文解字:禘諦祭也。从示帝聲。《周禮》曰:「五歲一禘。」

附注吳楚《說文染指》:「禘為祭帝,即从示帝,為會意。」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中帝字亦用為禘祭之禘。」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禘諦祭也。

段注《言部》曰:諦者,審也。諦祭者,祭之審諦者也。何言乎審諦。自來說者皆云審諦昭穆也。諦有三。有時諦。有殷禘。有大禘。時禘者。《王制》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蒸,是也。夏商之禮也。殷禘者。周春祠,夏禴(卽礿字),秋嘗,冬蒸。以禘爲殷祭。殷者,盛也。禘與祫皆合羣廟之主祭於大祖廟也。大禘者。《大傳》,小記皆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歲之《正月》郊祭之。《孝經》郊祀后稷以配天。配靈威仰也。《毛詩》言禘者二。曰雝,禘大祖也。大祖謂文王。此言殷祭也。曰《長發》,大禘也。此言商郊祭感生帝汁光紀以玄王配也。云大禘者,葢謂其事大於宗廟之禘。《春秋經》言諸矦之禮。僖八年禘于太廟。太廟謂周公廟。魯之太祖也。天子宗廟之禘。亦以尊太祖。此正禮也。其他經言吉禘于莊公。傳之禘於武公,禘於襄公,禘於僖公。皆專祭一公。僭用禘名。非成王賜魯重祭,周公得用禘禮之意也。昭穆固有定。曷爲審諦而定之也。禘必羣廟之主皆合食。恐有如夏父弗忌之逆祀亂昭穆者。則順祀之也。天子諸矦之禮。兄弟或相爲後。諸父諸子或相爲後。祖行孫行或相爲後。必後之者與所後者爲昭穆。所後者昭則後之者穆。所後者穆則後之者昭。而不與族人同昭穆。以重噐授受爲昭穆。不以世系蟬聮爲昭穆也。故曰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宗廟之禮謂禘祭也。禘之說大亂於唐之陸淳,趙匡。後儒襲之。不可以不正。

从示。帝聲。

段注特計切。十六部。

《周禮》曰:五歲一禘。

段注《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五年而再殷祭。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於祖考。月祀於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許君謹案。叔孫通宗廟有日祭月薦之禮。知自古而然也。三歲一祫。此《周禮》也。五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鄭君駁之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百王通義。以爲禮讖云:殷之五年。殷祭亦名禘也。玉裁按。此與《公羊》五年而再殷祭說正合。今閩縣陳氏恭甫名壽祺云:《初學記》、《藝文類聚》引許《異義》。文有譌脫。當作三歲一祫。五歲一禘。此《周禮》也。三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今脫四字,譌一字。陳說是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