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𠦁的意思
𠦁

𠦁

部首十部 总笔画5画 部外笔画3画
结构单一结构 五笔NHFK 仓颉SLJ 郑码XIED
统一码U+20981
笔顺编号 51212

异体字

详细解释

𠦁

(1) 同“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𠦁”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斗

卷别正文・卯集下

位置第477頁,第24字

部首斗部

康熙筆画4画 部外 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司徒》掌染革(革字應為草字形誤,“掌染革”應是“掌染草”)。〔註〕染革(革字應為草字形誤,“染革”應為“染草”)、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又,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𡘋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𠦁”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四上 位置第472頁,第21字

反切當口切

说文解字:斗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

附注段玉裁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斗十升也。

段注賈昌朝作升十之也。此篆叚借爲斗陗之斗。因斗形方直也。俗乃製徒字。

象形。有柄。

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說俗字人持十爲斗。魏晉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

凡斗之屬皆从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