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順的意思
順

拼音 播放 shùn ㄕㄨㄣˋ
部首頁部 总笔画12画 部外笔画3画 简体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KDMY 仓颉LLLC 郑码NDGO
四角21086 统一码U+9806
笔顺编号 322132511134
笔顺名称 撇、竖、竖、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相关查询 順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ùn(ㄕㄨㄣˋ)

1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

~風。~水。~境。~水推舟。~風使舵。

2沿,循

~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3依次往後

~序。~次。

4隨,趁便

~便。~勢。~手牽羊。

5整理

理~。~修(整理修治)。

6服從,不違背

~從。~應。孝~。溫~。

7適合,不彆扭

~適。~情。~眼。~差( chā )。

8

异体字

详细解释

shùn(ㄕㄨㄣˋ)

〈動〉

(1) 會意。从頁,从巛。頁( xié ),頭。本義: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義

along; 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順,循也。 —— 《釋名》

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 《詩·魯頌·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將順 江東下。 —— 《資治通鑑》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 《荀子·勸學》

他順着籬笆一直爬到大門邊;順流(水順地勢而流瀉;順着水流的方向);順衽(按衣襟的方向順序);順領(順着次序);順緒(順着次序);順數(順着次序計數)

(3) 順從;順應

obey; yield to

順,從也。 —— 《廣韻》

順彼遠方。 —— 《禮記·月令·孟秋》

不識不和,順帝之則。 —— 《墨子·天志中》

順天之意。

文王順 紂而不敢逆。 武王逆 紂而不肯順。 —— 《莊子·天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 《孟子·公孫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 ——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順情(依順人情);順率(順應天理而統率仁義之師);順變達權(順應形勢變化而權宜行事);順風旗(比喻隨聲附和,一邊倒);順時頤養(順應季節變化,注意保養身體);順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順常(遵循常道、常典);順人(順從人心);順天(順應天道);順化(順應造化);順命(順從天命);順俗(隨順習俗);順時(順應時宜);順義(順從正當的義理);順天應人(順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順腦順頭(順順從從);順行(遵循道理行動);順機(順循時機)

(4) 通過潤色加以改動或刪除

polish; embellish

文章還得順一順;順硃兒(紅仿;描紅習字帖)

(5) 通「訓」。教誨

instruct; teach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 —— 《孝經·開宗明義章》

民有心而兵有順。 —— 《莊子·天運》

順民之經。 —— 《管子·牧民》

是夷是訓,於帝其順。 —— 《史記·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reason

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爲生之本也。 —— 《漢書》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reasonable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論語·子路》

順逆(順正與邪逆);順政(順理的政治);順言(順理的話);順成(因順理而成功);順備(合理完備)

(2) 事情進行順利,合乎心意

go well; be agreeable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爲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 —— 《資治通鑑》

順成(順利成就);順溜紙(給鬼神燒紙,以求要辦的事得以順溜);順濟(順利地渡過)

(3) 邏輯上前後保持一致和合條理的

coherent

文從字順各識職。 —— 韓愈《樊紹述墓誌銘》

(4) 和順

mild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 《詩·鄭風·女曰雞鳴》

順女(和順的女子);順美(和順善良);順氣(和順正直之氣);順順(服服帖帖的樣子);順親(相順相親);順慈(和順慈祥)

(5) 通「慎( shèn )」。謹慎

prudent; careful; cautious

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 《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 —— 《荀子·勸學》

故君子順其在己者而己矣。 —— 《淮南子·繆稱》

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爲務。 —— 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副词〉

(1) 順便;趁便

conveniently; in passing

順訪(順路拜訪);順勁(乘勢);順會(乘方便會晤)

(2) 依循次序

successively; in proper order

順續(順次接續);順遞(依次遞接);順推(連詞順接前項,而使意思推進一層)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順

卷别正文・戌集下

位置第1399頁,第17字

部首頁部

康熙筆画12画 部外 3画

古文:

《唐韻》、《正韻》𡘋食閏切,盾去聲。《說文》:理也。从頁、从巛,會意。川流也。《玉篇》:從也。《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逸雅》:順,循也,循其理也。

,放之也。《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山名、水名。《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註〕言流澤也。

,《增韻》:和也。《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增韻》:不逆也。《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疏〕順本不逆有敘也。

,《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小爾雅》:順,退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九上 位置第293頁,第11字

反切食閏切

说文解字:順理也。从𩑋从巛。

附注按:徐鍇繫傳作「川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順理也。

段注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謂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謂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見焉。條理形焉。非謂空中有理。非謂性卽理也。順者,理也。順之所以理之。未有不順民情而能理者。凡訓詁家曰從,順也。曰愻,順也。曰馴,順也。此六書之轉注。曰訓,順也。此六書之假借。凡順愼互用者,字之譌。

𩑋川。

段注人自頂以至於歱,順之至也。川之流,順之至也。故字从𩑋川會意。而取川聲。小徐作川聲。則舉形聲包會意。訓馴字皆曰川聲也。食閏切。十三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