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或的意思
或

拼音 播放 huò ㄏㄨㄛˋ
部首戈部 总笔画8画 部外笔画4画
结构右上包围结构 五笔AKGD 仓颉IRM 郑码HMJA 五行
四角53100 电码2057 区位1035 统一码U+6216 造字会意字
笔顺编号 12511534 类型 最常用字常用字一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名称 横、竖、横折、横、提、斜钩、撇、点
相关查询 或的笔顺 或组词 或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ò(ㄏㄨㄛˋ)

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

~许。~者(①也许;②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某人,有的人

~告之曰。

3稍微

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异体字

详细解释

huò(ㄏㄨㄛˋ)

〈代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some; someone

或,有也。 —— 《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 —— 《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 —— 《书·微子》

或群或友。 —— 《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 —— 《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 —— 《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连词〉

(1) 用作虚词

or

或尽粟一石。 —— 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表示选择或列举。 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跌下悬崖或峭壁

(2)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

或若(假使,倘或)

〈副词〉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

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 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或时(有时)

〈动词〉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 —— 《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 《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 —— 《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 —— 《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 ——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 —— 《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气词〉

(1)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或

卷别正文・卯集中

位置第412頁,第18字

部首戈部

康熙筆画8画 部外 4画

《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𡘋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〇〔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二下 位置第421頁,第13字

反切于逼切、胡國切

说文解字: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國切,以爲疑或不定之意。

说文解字:或或又从土。

鉉注臣鉉等曰:今無復或音。

附注段玉裁注:「《邑部》曰:『邦者,國也。』蓋或、國在周時為古今字。古文衹有或字,既乃復製國字。」「既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後起之俗字。」孫海波《卜辭文字小記》:「囗象城形,从戈以守之,國之義也。」王鳴盛《蛾術編》:「(徐)鉉曰:今俗以或為疑惑不定意。域,無復或音。蓋自唐末宋初已如此。故大徐辨之。」吳大澂《說文古籀補》:「或,古國字,从戈守囗,象城有外垣。」劉心源《奇觚》:「《師㝨簋》域从邑,即國字。《說文》或、域皆國字,後人分用。」

附注《說文新證》:「或,為『域』、『國』的初文;本義為區域,邦國為後起義。或作父癸方鼎从囗、从必。从囗,表示區域;从必,作用不明。周金文『囗』形之外以四或二短畫標示區域之外緣。禹鼎以下上短橫拉長,穿過『必』形,於是與『戈』形相同,《說文》因此誤以為从『戈』。」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或邦也。

段注《邑部》曰:邦者,國也。葢或國在周時爲古今字。古文衹有或字。旣乃復製國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謂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廣。以爲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盡之。乃又加囗而爲國。又加心爲惑。以爲疑惑當別於或。此孶乳寖多之理也。旣有國字。則國訓邦,而或但訓有。漢人多以有釋或。毛公之傳《詩・商頌》也。曰域,有也。傳《大雅》也。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域卽或。《攷工記・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箋,鄭《論語》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誘注《淮南》屢言或,有也。《毛詩》九有,《韓詩》作九域。緯書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爲平入。

从囗,

段注羽非切。

戈㠯守其一。

段注从三字會意。于逼切。《廣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國。非也。一部。

一,

段注逗。

地也。

段注解从一之意。

说文解字:或或或从土。

段注旣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爲後起之俗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