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字典 跄的意思
跄

拼音 播放 qiāng ㄑㄧㄤ 播放 qiàng ㄑㄧㄤˋ
部首足部 总笔画11画 部外笔画4画 繁体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KHWB 仓颉RMOSU 郑码JIOY 五行
四角68112 电码6461 区位4830 统一码U+8DC4 造字形声字
笔顺编号 25121213455 类型 二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名称 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捺、横折钩、竖弯钩
相关查询 跄的笔顺 跄组词 跄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āng(ㄑㄧㄤ)

1〔~~〕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2(蹌)

qiàng(ㄑㄧㄤˋ)

1〔踉( liàng )~〕见“踉2”

异体字

详细解释

qiāng(ㄑㄧㄤ)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walk)in rhythm

跄,动也。 —— 《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 《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 —— 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in movement

跄跄,动也。 —— 《尔雅》

济济跄跄。 —— 《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 —— 《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 —— 《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 —— 《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 《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 —— 《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 —— 《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qiàng(ㄑㄧㄤˋ)

〈动词〉

(1) 走。也作“蹡”

walk

蹡,走也。或从仓。 —— 《集韵》

(2) 急趋

go in a hurry

(3) 另见 qiāng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跄”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蹌

卷别正文・酉集中

位置第1231頁,第16字

部首足部

康熙筆画17画 部外 10画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𡘋音鏘。《說文》:動也。《爾雅・釋訓》:蹌蹌,動也。〔註〕恐動趨步。《詩・齊風》:巧趨蹌兮。〔傳〕蹌,巧趨貌。又,〈大雅〉:蹌蹌濟濟。〔箋〕士大夫之威儀也。《禮・曲禮》:士蹌蹌。〔釋文〕蹌,本又作鶬,或作鏘。

,《書・益稷》:鳥獸蹌蹌。〔釋文〕舞貌。

,《集韻》:七亮切──與蹡同,走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跄”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二下 位置第60頁,第26字

反切七羊切

说文解字:蹌動也。从足倉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蹌動也。从足。倉聲。

段注七羊切。十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