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断章取义的意思 断章取义造句

断章取义造句


10字左右

  • 1、我们应做到不要断章取义
  • 2、不能断章取义,不知道什么环境说的。
  • 3、引语可能会被篡改,使用时断章取义
  • 4、而且被断章取义地引用了
  • 5、我说:不,你这是断章取义
  • 6、这都是对法律断章取义的曲解。
  • 7、别断章取义地引用我的话。
  • 8、有时候断章取义就造成了误会。
  • 9、像这样断章取义的报道还有几处。
  • 10、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20字左右

  • 1、我最怕这种话听一半,就断章取义,大发谬论的人。
  • 2、你把我的话断章取义地加以曲解,并非我的原意。
  • 3、这些断章取义的批评文字,不值得一看。
  • 4、这篇论文他只看了几页,就断章取义地批评,不足为取。
  • 5、他传来的话,也是断章取义,你不可全信。
  • 6、他引用那篇文章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影响很坏。
  • 7、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是一种恶劣的文风!
  • 8、照本宣科的反义词为断章取义、添油加醋。
  • 9、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
  • 10、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毛病。

30字左右

  • 1、分析问题时,不能断章取义,做事时要言行相顾对待所有人的时候要强聒不舍。
  • 2、陈伯达曾用断章取义的伎俩来改变马列主义原意,真是个偷鸡戏狗的大骗子。
  • 3、有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来制造噱头,误导群众。
  • 4、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断章取义,要实事求是的去理解事情,做事情。
  • 5、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 6、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人们对“断章取义”之说予以“情绪化批评”,也是情有可愿的。
  • 7、文章必须是积极健康的,不要在文章中发牢骚、说怪话,不要无中生有、断章取义
  • 8、向别人表达某种观点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的说,要加上自己的理由。
  • 9、对别人说的话千万莫要断章取义,这样总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误会。
  • 10、断章取义不可取,狂妄自大不可取,盲目跟风不可取,极端主义不可取。

40字左右

  • 1、他的引证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 2、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许多跑者就断章取义地截取延伸训练的部份视之为重质不重量的理论。
  • 3、我很老实,从不生搬硬套,也从不断章取义,做事要心无旁骛,静下心来认真考虑才有收获。
  • 4、他的引语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 5、事实上,女权主义者的言论屡遭断章取义;而且,女权主义也有诸多流派,信奉不同的理念。
  • 6、所以就用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方法,说她是晕过去的,一点儿也没有违背问题的原意啊。
  • 7、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
  • 8、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
  • 9、读书既不能吹毛求疵,也不能轻信尽信,更不能为了猎取谈话资料而断章取义,而应为了省察和思考。
  • 10、搞学术研究不能只是冲动或者断章取义的去判断结果,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得出结果。

50字左右

  • 1、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2、尽管调查者抱着不友好的态度,甚至采用断章取义的做法,也未能从中找到任何依据,这恰可以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 3、我只是想呈现给你们尽可能我和她之间所有客观真实的对话,不是只言片语,不是转达,因为不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章取义
  • 4、前者成天没事闲的慌就想找点心理平衡或者打发时间从而说后者优秀的人一系列子虚乌有的事、缺点或断章取义造谣言。
  • 5、我冷眼看着那些丢弃了文化的厚重,选择使用手机的躯壳;我大声嘲笑那些断章取义,一知半解却班门弄斧的躯壳。
  • 6、当我们习惯了读一些简短而浅显的文章,我们不但会被断章取义的片段误导,还会逐渐丧失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文章的阅读兴趣。
  • 7、怕证据不足,又从他的诗文中搜出几个句子,断章取义,恣意歪解,这样苏轼渺视朝廷,攻击新政的罪名成立,将苏轼打入狱中。
  • 8、碎片化阅读就像一台碎纸机,把美文撕成碎片,又凌乱地组合拼接起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断章取义,错误评判。
  • 9、书中,我听到孔子轻轻的叹息,他给君王的申明常被忽视,科举考试对孔子言语的断章取义,曲解了一个善良仁义、人性化的孔子。
  • 10、由此可见,补白是一门高深而又繁复的学问,全然不可断章取义。可能看似随意留白,便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结果。人生也是这般。

60字左右

  • 1、所以不能断章取义的说圣经上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比如你所说的魔鬼和牲畜所说的话,而是圣经明确的告诉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 2、事实上,“踵事增华”这一文学发展观至少包含三种实现方式,即断章取义、百川灌河及薪尽火传,且这三种实现方式都包含着一种“新变”的成分。
  • 3、这些新闻从业者断章取义,加深政党间彼此的冲突,不分清红皂白地翻找丑闻和小失误,所有这些累积下来的影响腐蚀了我们对辩明真相的一致的标准。
  • 4、花言巧语,指桑骂槐,颠其黑白,指鹿为马,而尽量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亦不妨挑拨离间,穿凿附会;然后吹其毛,求其疵,再以二面三刀割之祭之,但绝不可语带下流。
  •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凭一个人的主观臆想,就可以断章取义?非也!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起源,都是在文科领域或是范畴内,这是文明的根本。
  • 6、青春有悸动的梦,也有冲动的梦。我们的情绪喜怒无常,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后悔终生。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往往断章取义,以篇盖全,这是一种悲哀。
  • 7、我并不想说,南北地方或者人,那个好,那个坏。显然这是断章取义,不科学,也没有对比性。就像吃大蒜与喝咖啡不能比优雅一样。争论都会显得彼此不优雅。
  • 8、虽说我并不否认其不道德性,但其中断章取义还是十分显而易见的,有多少人知道其作者唐七公子因此事起诉了自己并证实并不构成着作权意义上的抄袭。
  • 9、另外,公众号里的信息,就算同一件事,不同公众号就会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删减,更有断章取义的,只是把完整事件中截取自己所需或者说认可的部分发送。
  • 10、当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渗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存语境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

70字左右

  • 1、因为人们在网上看文章时通常只关注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这种囫囵吞枣、断章取义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往往无法完整地认识整件事情,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 2、我喜爱他的乐观,元丰三年,一纸诏书把他带往了黄州。北宋朝廷断章取义,颠倒黑白,虽有幸保住脑袋,却只落得团练副使的有名无实的虚职。但他仍并不为此气馁。
  • 3、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甚至出现断章取义,歪曲新闻事实的现象,或是夸大客观实际,以此来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
  • 4、碎片化看似利用的空闲时间,实际上让人们忽视面对面的交流、放弃了系统性研读书籍,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学到的都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有些是断章取义的。
  • 5、断章取义,引发的是社会的矛盾和误解;不求甚解,在我们大脑里渐渐根深蒂固,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便是拿起手机点开百度,浑然忘记了思考这一步骤。
  • 6、现在,我觉得一年前的自己不免有些太心急了,如果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以聊,不如静下心来,把她当做自己新认识的同学,用更多的时间去和她交流,而不应该如此断章取义
  • 7、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 8、历史界已经在湖南发现了李秀成手稿的足本原稿,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下全本,免得被曾国藩断章取义,冤枉李秀成背了叛徒的恶名100多年至今……
  • 9、新闻推送的接二连三,断章取义的频频出现,夺人眼球的标题和配图数不胜数,网络媒体写作的碎片化在迎合大众阅读喜好的同时,媒体人的初心早已不复存在。
  • 10、我们不能在盲目的适应碎片化的生活,当整片文章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的阅读影响不到人的思想,我们却仍然无动于衷。

80字左右

  • 1、经历了这次尴尬事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古文,一定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要不然就会断章取义,不得要领。同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作者的心思,这样才能与古人心神相通。
  • 2、有风飘散成纸笺,描画流年。我以极细的手法落笺,在每一个字符里轻拈着想你的思绪。不成文,我亦不想成文,怕阅读的太极,划伤经久的痴迷。断章取义,我只想在一个情节里缱绻绵延,正如一片叶读懂轮回。
  • 3、先不说浪费的时间,我们看的短文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益处吗?网上的文章,很多是短文,没有连贯性,往往是断章取义,根据作者的意愿来编写的,它们在很多时候会让我们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不真实。
  • 4、只读碎片化阅读的人们又怎么知道莫泊桑几十年如一日描写同一景物打下的坚实语言功底?只读碎片化的人们大多将莫泊桑的成功归结于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忽略他自身的努力,这是断章取义
  • 5、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占用一个人的生活时间,更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容易断章取义,造成错误;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摧毁了经典,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就让我们的思考变得单薄,无脑。
  • 6、因为碎片化,我们在许多时间不愿意读完一篇长篇报道,而选择仅看一眼标题就此做出推论;因为碎片化,有些网民成了偏激的媒体水军,而原因却是因为一昧地相信了断章取义的虚构信息。
  • 7、不信请看当下某些移动新闻客户端,有多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标题党?微信公众号中的推送,有多少深刻的推文为了阅读量披上了低俗的外衣?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有几条不与娱乐沾边?
  • 8、所以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以没真相看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称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或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 9、有些新闻报道并不全面,断章取义最终会给读者带来片面的印象;无法直接接触实物的网购,对货品不满意的顾客从未停止过抱怨厚本的书籍也不知被遗落在哪个角落,蒙上了一层灰尘与阴霾。
  • 10、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

90字左右

  • 1、他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敬业乐群喜欢和人一起讨论工作上的问题,重来不断章取义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我们为他诀窍,他说看书是其中的不二法门,我们又问如何做个能人,他说首先要言行相顾,这样就可以让人相信。
  • 2、碎片化的生活中,同时也有着许多的文化遭受着改革,例如一篇美文,以断章取义的方式来阅读它,永远也不可能发现其中之美,碎片化的生活给了我们一定的快捷,同时呢,也扭曲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的人性,道德,文化之美。
  • 3、再来说说碎片化的阅读,在浏览朋友圈时总会看到许多消极负面的社会新闻,其实都是些被人掐头去尾的文章,他们断章取义未搞清事实真相就胡乱报道,不仅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同时也是给当事人不好的影响。
  • 4、碎片化的阅读,可以让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美日的零碎时间,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然而,这些断断续续的阅读却到处充斥着标题党,那些看似信息量很大,实则断章取义,毫无意义的阅读过程,阻碍了我们进行更深的阅读和思考的脚步。
  • 5、所谓知道秘密者,泄密是其道德不足的表现;知道很多,却挑出有目的性的东西去讲,这是断章取义,别有用心,是谓价值观的腐败;而什么都不知道,为了利益去信口胡说,愣充知识分子,博取眼球,谋取利益,法律与道德皆不可容!
  • 6、有些人断章取义,到处传播一些危言耸听的话,让你无法争辩。最好不要说,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的深度,也不敢轻举妄动,混淆的智慧就可以看到。没有人一生都很顺利,所以,骄傲值得骄傲,沮丧不能盲目抑郁,应该积累力量,为东山再起。

100字左右

  • 1、碎片化正在使我们的阅读变成消遣,以至于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一部完整的着作,甚至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总是快速刷屏,朞待下面的更精彩,这使我们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书籍,却似乎什么也没留下。
  • 2、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看过它的人,这又不何尝不是碎片化生活给我们的弊端吗?既然这样,我认为碎片化的信息容易断章取义,人们会因为自己看到一个点而想成是一个面,从而不分就里地开始了一场唇枪舌战,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 3、所以说,碎片化的生活,特别是阅读,虽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些益处,但更多的是让现在人们的生活和阅读杂乱无章,只能在阅读时断章取义,若不养成真正去阅读的习惯,最终我们将无法正确理解书中要表达的真谛,自然也无法发现一种生活的美。
  • 4、还有贴近生活的,微信、QQ充斥着大家的日常生活,朋友圈一条信息、一篇文章都是碎片化的内容,比如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它也许只能带给你一些断章取义的信息,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而如果是一本周全严谨的书,那带给你的绝对是不同的效果。
  • 5、无良媒体的断章取义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只能通过短短的几百字甚至几十字就做出判断,而忽略了事情的多面性,人们在获取信息的一瞬间就产生看法,而从这些碎片中得到的也许并不是完全的真相,很有可能会闹出乌龙。
  • 6、看到的信息可能只是真实事件的一部分,却因为碎片化的阅读断章取义,急于表态;手头工作还未完成,却又不得不先看新信息工作的时间一拖再拖,此时内心焦虑又紧张,却无法集中精神去工作,内心还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这就是碎片化的弊端了。

词语解释

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

1.章:指诗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指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断章取义,上下相成。——《孝经·开宗明义章传》

断章取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