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后庭花
hòutínghuā

后庭花



词语解释

后庭花[ hòu tíng huā ]

1.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2.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3.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唐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4.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5.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


引证解释

1.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2.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九引 明 朱橚 《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3.乐府清商曲 吴 声歌曲名。 唐 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 南朝 陈后主 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唐 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4.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5.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


国语辞典

1.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2.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网络解释

1.后庭花 (汉语词汇)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陈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


英语翻译 Backyard flower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后庭花造句

  • 1、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 2、中庭满月后庭花,吟诗赏月话桑麻。偶有浮云遮望眼,不过柠檬一壶茶。一家老小聚成朋,酒来茶往杯不停。烟花散落满园静,祝福已至送心中。中秋快乐!
  • 3、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榭,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
  • 4、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 7、“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酷爱此花,一名映日红,即今雁来红。
  • 8、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月上琵琶浅斟低唱,玉树后庭花,晚风中伊人掩面泪湿春衫袖,思念渐远渐无穷。
  •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 10、你的心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那遥远皇都的商女却仍然在唱着后庭花
  • 11、那瞬间的豁朗刻人铭心:不知亡国之恨反倒少些痛苦;那瞬间的感悟耐人寻味:世事沧桑并不以人之意志而转移;那瞬间的灵感千古流传,让杜牧摇头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2、李后主当敌人攻入城门之时仍在吟唱着后庭花的小调。
  •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 14、古老的街道映入秦淮,那是怎样灯光灿烂的黄昏啊。有栀子散发着的淡淡幽香。五百年前的秦淮河畔边,那个低吟这后庭花的,弹着箜篌的女子也是如玉的年华吧。
  • 15、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酷爱此花,一名映日红,即今雁来红。
  • 16、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榭,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 
  • 17、但是,南朝鲜右派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美国恶棍的军事占领感激涕零,连自己的军队也拱手让美国恶棍指挥。
  • 18、总而言之,优衣库里传出“后庭花”,污染的是网络环境,受伤是全体人民群众。
  • 19、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
  • 20、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
后庭花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