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司徒

司徒


拼音 sī tú
注音 ㄙ ㄊㄨˊ

简拼 ST
五笔 NGTF

词语解释

司徒[ sī tú ]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复姓


引证解释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 元寿 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 东汉 时改称司徒。历代因之, 明 废。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参阅《通志·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

明 伊耕 《春怀》诗:“转输坐见司徒急,经略亲看相国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选诗云间,征文白下,新登復社之坛。”

王季思 注:“父名恂,官至户部尚书。这职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称他作司徒。”

2.复姓。 五代 时有 司徒诩。见《旧五代史·周书》本传


国语辞典

1.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2.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网络解释

1.司徒 (官职名)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2.司徒 (词语)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2.复姓。


英语翻译 minister of education (history)​, two-character surname Situ

法语翻译 Situ

德语翻译 Situ (Eig, Fa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一直同行往前走(打二字古官名)
谜底:司徒
解析:“司”字与“一直”组合,可为“同”字;“行”,可理解为可以的意思。“往”字的前头,与“走”组合,即“徒”字。

司徒造句

  • 1、小司徒发誓,为了光宗耀祖,他一定要考上大学。
  • 2、当今天下,青锋司徒龙凤三足鼎立,海晏河清,盛景太平。
  • 3、司徒月明自是不把这几个剪径强盗放在眼中,却觉得有趣,离家也有好几天了,正觉一个人很是无聊,逗逗这几个毛贼也不错。
  • 4、恭喜云龙兄,令孙身体恢复,司徒家又将增加一大臂助,真是可喜可贺。
  • 5、司空杨彪、太尉马日磾、司徒袁逢、卫尉张温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6、华山论剑,司徒朗竟然踌躇满志前去参加。
  • 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8、照片中,侯老尚是清俊的翩翩少年,当时二人就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证婚人是燕大校长司徒雷登。
  • 9、司徒熊武和他名字一样都是威武雄壮,正宗北方男儿,豹头环眼,满脸虎须,虎背熊腰,一股王霸气,从他身上蔓延出来。
  • 10、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司空、太尉、司徒之任也。
  • 11、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刘穆之,深谋远猷,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
  • 12、司徒大侠援手之德,贫道没齿不忘。
  • 13、一粟庵,在蜀冈司徒庙山麓,本高邮龙珠寺下院,庵后有平阳法嗣森鉴上人骨塔,兵燹后庵圮,仅余门,石碑亦无存。
  • 14、天宝年间,武林在明旌山庄庄主司徒炎的管理下,一片祥和。
  • 15、小、、、福晋,司徒侧福晋是你的姐姐,虽然不是一母所生,毕竟是一家人,如今老爷归省了,大小姐先来示好,以后福晋在这府里也有个照顾。
  • 16、司徒浩咂摸道:玄诀?我还真没听过有这种法诀,而你那皇极金身说来也是霸道,法体的硬度恐怕连体修都望尘莫及。
  • 17、司徒云他们跑马到庄头的时候,见到庄门紧闭,庄墙上似乎有人。
  • 18、司徒温婉,两个月前拿着她师父的推荐信,从京城来到凤城县的绝美女孩,跟着张毅那个隐居于此的师父莫文峰,学习养生之道。
  • 19、司徒雪逼问看守,看守说季博康跟胡局长来看过犯人,司徒雪疑心季家贼喊捉贼。
  • 20、司徒琴昭隐约有种预感也许听到了接下来的话,他也许不会那么坚定的一往直前了。
司徒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