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贴水
tiēshuǐ

贴水


拼音 tiē shuǐ

简拼 TS
五笔 MHII

词语解释

贴水[ tiē shuǐ ]

1.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给另一方补差额

agio; premium; discount;

2.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所补的差额


引证解释

1.贴着或贴近水面

唐 韦应物 《始夏南园思旧里》诗:“池荷初贴水,林花已扫园。”

金 元好问 《刘邓州家聚鸭图》诗:“若为化作江鸥去,拍拍随君贴水飞。”

清 王士禛 《吕城雪霁》诗之一:“鸟飞皆贴水,舟泛若乘空。”

2.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补足一定的差额给另一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此时我要回上海,这些烂板银,早在广州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五幕:“﹝刘姑丈:﹞一五,票子是新的;一十,真好看;十五,没有数差吧?二十,是不是四张?二十五,全是本地的,不用贴水。”


国语辞典

1.用成色低或价值低的货币,兑换成色高或价值高的货币时所补贴的差额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些烂银,早在广州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2.外汇市场将远期外汇汇率低于即期外汇汇率的差额,称为“贴水”。凡购买远期外汇所要支付的国币比买即期外汇少,则表示该种外汇在未来呈贬值的趋势。如美金即期汇率为一美元兑换三十元台币,九十天的远期汇率为一美元兑换二十八元台币,则美金远期外汇呈贴水状态。若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则有升值趋势,称为“升水”。至于远期汇率是升水或贴水,与两国间的信用工具利率差距有直接关系


网络解释

1.贴水 (汉语词汇)

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给另一方补差额。

贴着或贴近水面。


英语翻译 agio; discount; premiu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贴水造句

  • 1、那贴水皮的荷叶上,滚动着透明的露珠,像颗颗发光闪亮的宝珠,滚动在玉石盘上。
  • 2、由于跌停板限制,贴水扩大到350元。
  • 3、另外,贴水扩大也吸引了部分消费者的铜库存,因为订单活动减少。
  • 4、随着装饰装潢材料的丰富,屈先旭的家具美容、修补业务范围,扩大到地板、实木门窗、大理石、家具贴模、贴水晶板等。
  • 5、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几个睡莲,歪着脑袋紧贴水面,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大姑娘。
  • 6、直接标出的汇率是按升水或贴水的点调整的即朞汇率。
  • 7、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贴水化萍随浪远,弄风无影度墙低。成团作阵愁春去,故把东君归路迷。朱淑真
  • 8、菜粕朞货上市以来备受市场资金青睐,朞货价格强势走高,相对现价升水;而菜油朞货受油脂市场持续偏空拖累,一直处于贴水状态。
  • 9、固定利率债券支付预决息票,浮动利率债券根据银行存款利率贴水支付息票。
  • 10、洞内可见岩燕、岩鹰、翠鸟、蝙蝠,每当朝霞初升或夕阳西斜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岩燕飞出洞口贴水戏逐,蔚为壮观。
  • 11、菜籽、菜粕朞货上市以来备受市场资金青睐,朞货价格强势走高,相对现价升水;而菜油朞货受油脂市场持续偏空拖累,一直处于贴水状态。
  • 12、成虫行动活泼,受惊后即贴水面飞遁,也能潜水逃逸。
  • 13、如果远朞汇率低于即朞汇率,其差额叫做贴水
  • 14、翠幕成波,新荷贴水
  • 15、如果股票的市价低于面值者,叫贴水
  • 16、那些叶有的紧贴水面,有的隔着距离,有的轻微颤动,而有的却静静伫立而我心里就像这池塘,满是绿色的忧伤,多希望就像电影小说里那样看见一朵荷花在秋夜绽放,给予我希望与勇气,但可真是痴人说梦。
  • 17、荷叶都那么美,那荷花肯定是“亭亭玉立”了。荷叶中冒出了许多仙女般的荷花,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它们好像在仰头微笑,散发出阵阵芳香,真让人陶醉。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几个睡莲,歪着脑袋紧贴水面,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大姑娘。
  • 18、醉倚绿阴,柔情缱绻,云木端,风压轻云贴水飞,心情,渐渐变淡,变浅,变轻,若溅起的水花,化作一片流云,嫣然含笑。
  • 19、突然,翠鸟猛地发起进攻,急速地拍打着翅膀,像离了弦的箭似的一头扎进水里,小鱼毫无防备,被翠鸟一口叼了起来,腹部紧贴水面的翠鸟飞向了一根竹竿,但小鱼依然在翠鸟尖尖的嘴里奋力挣扎,似乎想竭力逃脱翠鸟的魔爪。
  • 20、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贴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