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知县
zhīxiàn

知县


拼音 zhī xiàn

简拼 ZX
五笔 TDEG

词语解释

知县[ zhī xiàn ]

1.明朝以来县一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淳安知县。——《明史》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nty magistrate;

2.

知县霍与瑕。


引证解释

1.官名。掌管一县的政事。知县之名始于 唐,宋 代多以中央官员为县官,结衔称某官知某县事,至 明 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的名称, 清 代相沿不改,为正七品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差京官曰知县,差选人曰令,与唐异矣。”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忽听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乘官轿过去,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我父亲在村中很有威望--他在外面做过知县,现在告老还乡。”


国语辞典

1.职官名。掌管一县政事的长官,犹今之县长


网络解释

1.知县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意即不任命正式地方官,地方官职权由中央派遣的官员代理,所谓“知事”),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英语翻译 county head magistrate (old)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知县造句

  • 1、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 2、的知县,判案经常独出心裁,打破常规,出奇制胜。
  • 3、贫僧是万万不敢隐瞒自己苏州人的身份的,至于殴打知县大人一事,出家人有戒律在身,贪痴嗔都是犯戒,要是动手打人更是滔天大罪,贫僧……
  • 4、这是两个能为枪刀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的兵刃,样样精通,由顾国章做知县的时节,这两个人就在这里。
  • 5、他向朝廷荐举的嘉定知县陆陇其、青苑知县邵嗣尧、吴江知县刘相年,都是清廉爱民耿介之士。
  • 6、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 7、走近古塔,只见第一层正门上刻“北门锁钥”四字,道光十三年春,知县林联桂题。
  • 8、正值石知县身死,即往抚尸恸哭,备办衣裳棺木,与他殡殓。
  • 9、李知县则远远的把着个海棠石蕉叶杯坐山观虎斗,云端里看厮杀一般看着他们扭作一团,引为酒中笑乐。
  • 10、张知县诛枭成铁案小说:初刻拍案惊奇。
  • 11、明嘉靖辛丑年间,翰林院大学士的属官检讨梁绍儒为重修和圣祠撰写了碑文,由明朝的知县王惟精书丹。
  • 12、除了人们熟悉的“半鸭知县”于成龙、“一钱太守”刘宠、“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杨震外,笔者又整理了一些,以飨读者。
  • 13、听说过,听说过,丁大侠麻城开仓赈饥民,贪知县城头服罪悬贼首,那佳话传遍了江湖,不过,火气是有点大啊,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14、知县是个瘦瘦小小的人,小眼睛,可能是因为年少时灯下读书的原故,视力已经有些不好。
  • 15、秦简生乃是进士及第开始,为官二十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
  • 16、大人,按照我大清的律法,诬告要反坐啊!张虎和苟知县告的是收买民心,图谋不轨。
  • 17、据记载,明代万历朝,知县徐良彦为镇溧水地理之失合全县之力,集资建塔。
  • 18、武进县知县是个贪夫,其时正有个乡亲在这里打抽丰,未得打发,见这张首状,是关着人命,且晓得陈定名字是个富家,要在他身上设处些,打发乡亲起身。
  • 19、如果不看人,只看这字,倒是让张知县想起本朝中山王的手笔,铁马金戈,征战一生,只看他的字,便让人有一股寒意。
  • 20、说的是,尉氏县知县陆慎言的妻子朱氏很是“狡妒”,陆慎言对她言听计从,连县里的政事都听老婆定夺,当地吏民都称朱氏为“胭脂虎”。
知县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