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房中
fángzhōng

房中


拼音 fáng zhōng

简拼 FZ

词语解释

房中[ fáng zhōng ]

1.室内

2.特指内室、闺房

3.妇人

4.道家之房中术及其图书类目名称

5.周代乐歌名。参见“房中乐”


引证解释

1.室内

《礼记·明堂位》:“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褘立于房中。”

汉 刘向 《说苑·复恩》:“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

2.特指内室、闺房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愬寡女之夜哭於房中琴好之家则誶矣。”

3.妇人

《礼记·曾子问》:“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

郑玄 注:“房中,妇人。”

4.道家之房中术及其图书类目名称。参见“房中术”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虽曰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餘事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仙道録:一经戒,二服饵,三房中,四符图。”

5.周 代乐歌名。参见“房中乐”


网络解释

1.房中

房中有许多隐晦的称呼,如“玄素之方”、“容成之术”、“彭祖之道”、“黄赤之道”、“房帏之事”、“御女术”等等,其异名多达六十多种。其起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殖崇拜。后成为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和祛病延年的卫生术。道教讲少私寡欲,但不主张禁欲,而是反对淫欲。《汉书·艺文志》曰:“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抱朴子称:“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服阴丹以补脑,采玉液于长谷。”见《抱朴子内篇·极言》。即道教通常所说的“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来此术在流传中被人误用,遭受诋毁,道教遂不传此法。


英语翻译 Fang Zho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房中造句

  • 1、见房中别无他人,他俩便打情骂俏起来。
  • 2、雪见望着盛开的梅花,思绪万千。红梅……唐家堡里也有一株。小时候,她在花间穿梭,花瓣落在发间,是那么美。旁边是仁慈的爷爷,正笑盈盈的看着她。等玩够了,两人便回到房中,留一缕香风绕墙梁……
  • 3、苻坚怎么也不相信,椒房中香肤柔泽,和颜善笑,顾盼生妍的婉娈幼童真会那么绝情。
  • 4、打开暗门的锁,进去之后发现剩下两间合为一体,房中摆放着绽放奇光异彩的宝物,武器,当然武器之中,并未见到剑,好的剑应该都是被集中的带去二楼了。
  • 5、戴笠认为这件珍玩象征军统事业如雨后春笋,他的发号施令如玉振金声,经常一个人坐在房中,轻轻敲击这面金锣,欣赏这种用玉锤出的金声……
  • 6、回到房中,红娘将第二次遇见张生的情景,给小姐讲了一遍,并说:“世上竟有这等傻角,被我抢白一顿就走了。”。
  • 7、圣人说渴死不饮盗泉之水,不过那是至圣至贤之人的品德标准,古人尚且难以做到,何况胡国华这样的庸人呢?以前听说在房中吸烟,时间久了屋内的苍蝇老鼠也会上瘾,此言非虚。
  • 8、重阳节登高避灾祸,愿你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秋高气爽菊花美丽,祝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枝茱萸插房中,生活幸福比蜜甜;祝你九九重阳节快乐久久。
  • 9、人们在接墒讨论我们,而我们却依然在房中讨论去改进。
  • 10、这天晚上姜兴没起,偷偷地潜入胡彩凤的房中,这对旷夫怨女终于偿还了多年积蓄的风流债。
  • 11、随后下人们赶到浴房,此时房中已一片狼籍,衣衫浴具抛洒一地,他们赶紧去取了衣衫来给杨文轩换上,又把护院家人都叫来团团守住了他。
  • 12、我们一进房中,先是险乎其险地逃过了‘无影神针’的攻势。
  • 13、将宋友亮簇拥到房中,帮他穿衣打扮,大红新郎装,冠帽上,还插上两只镀金的帽花,随着宋友亮的脚步,轻轻地颤动着。
  • 14、毛巾被适用范围:冷气房中、外出旅游。
  • 15、今日我们讨论了一会为何房中秘这本旷世奇书会经久不衰,与世长存?最后得出一致结论:因为天下男人都好色!佛门弟子不例外。
  • 16、梁文真要华素梅撺掇打马吊,绊住许大小姐,好让他与方琴在房中亲热。
  • 17、是日,贾宝玉见了贾政,回至房中,更觉头昏脑闷,懒待动弹,连饭也没吃,便昏沉睡去。
  • 18、看到骨头上的青黑之色,华佗松了一口气,开始用刀刮骨,那咯吱咯吱的声音,使房中闻者,皆掩面失色。
  • 19、以往和其他姨太同床共枕时,每当谈及房中秘术,那些平庸愚钝的女人不是惺惺作态、推三阻四,就是照本宣科、顽梗不化,根本领略不到风情旖旎的乐趣。
  • 20、除了黎元洪本人手稿中自称“避匿室后,当被索执”,最新多项资料都明确指出黎元洪是“避入房中”,并不是从床下拖出。
房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