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十八界
shíjiè

十八界


拼音 shí bā jiè

简拼 SBJ

词语解释

十八界[ shí bā jiè ]

1.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引证解释

1.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俱舍论》卷一:“法种族义是‘界’义……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国语辞典

1.佛教对于现象的分类,也就是现象的十八个范畴。认识的对象有六类,即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相对于对象的认识官能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谓之六根。认识作用也有六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之六识。共成十八类

《大智度论·卷三〇》:“于五众、十八界、十二入、六种十二因缘等众多法中,假名『众生』。”


网络解释

1.十八界

词语解析

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俱舍论》卷一:“法种族义是‘界’义……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十八界造句

  • 1、在十八界中名为意界或意根界。
  • 2、十界,谓十八界中的七心界加上色、声、法界。
  • 3、复次五阴分、十八界和合故。
  • 4、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
  • 5、可是怎样才看破,放下十八界是否就身轻如羽化?身上的枷锁与脚下的水牢该如何超脱?李白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明月,可就我而言,明月邀不下来,只有单薄的影子空空荡荡地飘在枝叶间被刺得千疮百孔。
  • 6、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名十八界
  • 7、不独此六尘不住,凡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三十七道品,至菩提涅盘等八十一科,一切均无所住也。
  • 8、九天九地十八界,三山两域四海盟。
  • 9、即天台宗于圆顿止观十境中的第一阴入界境,拣出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三科之境以明观境。
十八界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