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缣帛
jiān

缣帛


拼音 jiān bó

简拼 JB

词语解释

缣帛[ jiān bó ]

1.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作书写用


引证解释

1.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

《周礼·天官·典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汉 郑玄 注:“时者若温煖宜縑帛,清凉宜文绣。”

《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縑帛,檐揭而去。”

唐 韩愈 《许受韩弘物状》:“韩弘荣於宠赐,遂寄縑帛与臣。”

2.作书写用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故有刀笔铅槧之説,秦汉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与胡元润书》:“王荆公作字,未尝轻用縑帛,独於佛语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两汉学校发达,经学又极烦琐,士人录写大量经传师说,竹简重,缣帛贵,很自然的需要一种代用品,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


国语辞典

1.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

《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耗费缣帛,空竭府藏。”


网络解释

1.缣帛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与简牍以及其后的书写载体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也大都是与皇家、贵族藏书有关的。到晋代纸普遍使用后,缣帛虽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为某些文书以及书法、 绘画的写绘材料。


英语翻译 fine silk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缣帛造句

  • 1、比赛中,计日程功、缣帛等生僻字难倒不少选手。
  • 2、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 3、汉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到用简牍缣帛写书,近代的考古发掘甘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
  • 4、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 5、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 6、1942年9月,长沙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出土一件举世闻名的楚帛书,它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唯一一篇缣帛文字资料。
  • 7、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书籍,唐朝以前没有印刷技术,文字都是用刀或笔刻、写在竹木简、缣帛、纸和羊皮上的。
  • 8、刘秀在位曾多次驾临郭况家,并赏赐大量金钱缣帛
  • 9、有时,我们祖孙俩就这样整日坐在那,看着一日时辰的递嬗,看那山峰和苍穹的相映,像上天洒脱在缣帛上的一笔,让我那颗纤细易感的心,再次受到感动,让我那游移飘荡于红尘的心绪沉淀下来。
  • 10、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 11、当万千文字化繁星为点墨,书于纸笺,寸心尺意无不如缣帛,绵长、细密而久远。
  • 12、她们都答对了10道题中的8道,仅仅写错了所有选手都写错的“计日程功”和“缣帛”二词,最终携手晋级。
  • 13、“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么会有拓本?于是把它扫给收旧报纸的人了。
  • 14、说明东汉纸张已经达到可以代替缣帛和简牍书写的程度。
  • 15、但缣帛材质昂贵,社会各阶层迫切渴望找到一种文字书写材质,实现方便、快捷,并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努力。
  • 16、点厾泼墨,细致皴染,落错地在素锦缣帛上描绘出山岚婀娜的轮廓,掂起水笔,层层晕染,一遍复一遍,晕染出了她幽远宁静的心。
  • 17、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 18、从结绳记事到刻契铸鼎,从甲骨金石撰文为录到简牍缣帛纸墨为凭,档案,作为人们记录生活的真实凭证,一路与人类文明同行。
  • 19、实际上,在文字的载体十分受限于经济制约的条件下,譬如简牍缣帛之类,语言自然需要追求简练,于是香与臭作为一个对立范畴,反而拥有了哲学上的犀利。
  • 20、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缣帛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