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凄风苦雨
fēng

凄风苦雨



词语解释

凄风苦雨[ qī fēng kǔ yǔ ]

1.形容恶劣的天气或悲惨凄凉的处境

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较诸宦海风波,世途机阱,则如生忉利天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chilly wind and cold rain that inspire sadness in a person’s mind;

2.亦作“凄风冷雨”、“苦雨凄风”


引证解释

1.亦作“凄风寒雨”、“凄风冷雨”

清 纳兰性德 《大酺·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隻影,凄风苦雨。”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叙事》:“自庚子乱后,窜身於凄风苦雨中,以规復女权为己任。”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田螺妖》:“﹝女﹞每於凄风楚雨之时,常思归去。”

语本《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玉娇梨》第九回:“苏友白因叹一口气道:我苏友白平生一点爱才慕色的痴念头,也不知歴多少凄风苦雨,今日方纔盼着一个有才有色的小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蘚败,情颺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鲁迅 《呐喊·端午节》:“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


国语辞典

1.形容天气恶劣。语本比喻悲惨凄凉的境况。也作“苦雨凄风”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隋唐演义·第六二回》:“我们住在这里,总不了局,不如趁这颜色未衰,再去混他几年,何苦在这里,受这些凄风苦雨。”

日暖风和


网络解释

1.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凄:悲苦,寒冷;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英语翻译 chilly wind and cold rain that inspire sadness in a person's mind

俄语翻译 горе и страдания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凄风苦雨造句

  • 1、凄风苦雨中,她思前想后,新愁旧恨都涌上了心头。
  • 2、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飘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 3、当初真是凄风苦雨,我一个人住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屋里,睡在冰冷的地板上,真是度日如年啊!
  • 4、她远走他乡,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 5、珠泪滚滚,泣声咽咽,哭得那个是杜鹃泣血,满天云愁雾惨啊!吴池只觉得天时立变,现在不是春天了,已经到了凄风苦雨的悲秋了。
  • 6、她远离家乡,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这个佳朞。
  • 7、回望大别山,泣别举水河,溯长江,穿三峡,踏蜀道……凄风苦雨,抛别故土,他乡繁衍。
  • 8、秋天,白日里你掩饰自己的伤感,痛苦,让我们享受你的美,让我们感到幸福,而夜里,你释放出你真正的情感,偷偷哭泣,凄风苦雨还在无情地折磨你,拍打你。人们却不理会。
  • 9、避开凄风苦雨千愁万绪哀怨或悲戚。
  • 10、凄风苦雨,黑压压的乌云将这座市压得喘不过气来,雷鸣声伴随着闪电,惊动着这座城市的人们。
  • 11、善于借势者,一顺百顺,事事如意;不善于借势者,处处掣肘,举步维艰,凄风苦雨
  • 12、跌沟壑,爬高坎,一路上,跌跌撞撞,一路上,凄风苦雨,一路上,披红挂彩。
  • 13、九天落凡的仙人温秦,不再回忆那凄风苦雨的一剑,过往的所有海誓山盟,鹣鹣之情,注定只是镜花水月,浮光幻影。
  • 14、漫漫人生路,谁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失意或厄运。在凄风苦雨惨雾愁云的考验面前,一个强者,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风再冷,不会永远不息;雾再浓,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 15、妾实在的说,已经死去一年多了,这一年来凄风苦雨、苦熬春秋,在阴间受尽了孤单。
  • 16、没有你,我的灵魂再踏实不下来。你一定不知道,我怎样刻骨蚀心地想你。凄风苦雨里怎样在炉火中找寻你的温润,午夜梦回时怎样将窗棂间的树影读成你。
  • 17、那段凄风苦雨的悲惨日子,至今仍令吴晗不堪回首,若非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进了孤儿院,也许他一早就悄无声息地死在某条阴暗的巷子里。
  • 18、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 19、残篇断简,断壁残垣,一片凄风苦雨,一片悲凉意象,几份萧瑟景象。
  • 20、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较诸宦海风波,世途机阱,则如生忉利天矣。
凄风苦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