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招揽
zhāolǎn

招揽



词语解释

招揽[ zhāo lǎn ]

1.收罗;召集(人才)

招揽遗老与之述业。——隆机《辩亡论上》

collect; gather;

2.兜揽;招惹

但说到举业上,公孙总不招揽。——《儒林外史》

招揽顾客。

can vass; solicit business;


引证解释

1.招纳,延揽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幕第三场:“马相爷要招揽天下贤士,他爱田老爷有经济之才,就升他为漕督。”

2.招惹。招致引来

元 贯云石 《醉春风》套曲:“羞画远山眉,不忺宫样粧。平白地招揽这场愁。”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除此之外,与他谈论,有甚意味,还是莫招揽罢。”

3.谓理睬

《快心编初集》第十回:“那部里营干的人,见他是个小前程,又不肯十分出钱,甚是惹厌他,不来招揽。”

4.承揽;承受

《红楼梦》第十四回:“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苦差没个招揽。”

《天雨花》第二回:“前岁又招揽了城中孙布政家女字号田二十亩,与他耕种。”

5.兜揽;招引主顾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惟上海长江各船,公司愈众,生意愈艰,往往自紊其规例,以广招揽。”

巴金 《电椅·马赛的夜》:“我不由得想:‘她来招揽生意了。’”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可是他既没在任何报纸上登过广告,也没有特意去招揽过任何病者。”


国语辞典

1.收罗

《文选·陆机·辩亡论上》:“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招揽人才”。

罗致

2.吸引兜揽

“招揽顾客”。

3.引惹

元·贯云石〈醉春风·羞画远山眉〉曲:“羞画远山眉,不忺宫样妆,平白的招揽这场愁。”

“招揽是非”。


网络解释

1.招揽

【词目】招揽

【词性】动词

【词义】招引到自己方面来:~生意。兜揽;招惹(某人或有生命的东西)收罗;召集(人才)

【拼音】zhāo lǎn

【英文】canvass,solicit (customers or business)


英语翻译 to drum up (trade); to attract (customer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招揽造句

  • 1、各大酒店无不以火树银花的布景招揽客人,儿童唱词班和圣诞音乐处处可闻。
  • 2、许多商贩在大街上招揽生意。
  • 3、各大酒店无不以火树银花的布景招揽客人。
  • 4、打折并不是招揽顾客的唯一途径。
  • 5、龙飞再次尝试招揽江马辉盛道。
  • 6、而且苍阳走路之间龙行虎变霸气十足,显然是非常有傲气和自信的人,这种人一般对自己要求都很高,极少愿意做那些鸡鸣狗盗的行为的,所以她才放心的招揽苍阳。
  • 7、三风尊者真是独具慧眼,能招揽到如此弟子,后继有人,真是恭喜啊!
  • 8、到处借着人家“游侠网”的名义招揽客户,若是碰到什么问题则把责任全部推荐“游侠网”身上。
  • 9、继招揽星爷得力助手“田鸡”田启文后,早前郑中基被发现跟成龙大哥前爱将卢惠光密斟,摆明要大展拳脚。
  • 10、就连平民化的理发院也熟谙顾客心理,用客工的语言作招揽,文字广告这样说:“老乡,这里剪发最便宜”。
  • 11、去年3月30日的暴雨采访中,南都记者也曾在该牌坊附近目睹了有偿推车者招揽生意。
  • 12、香港警方于是部署拉人行动,突击搜查多个地点,先后拘捕三名以开设运输公司名义招揽信众的男女,但“教主”巫云龙则狡脱,因而被警方通缉。
  • 13、可汗轻车熟路的径直走在妓女街之中,衣着暴露的男女纷纷在歪歪斜斜的房子外招揽着生意,没错,这里不但有妓女,更有妓男,其中更不乏看到一些年幼的孩子。
  • 14、乔治赞成派他到乡下招揽生意。
  • 15、他们对于用电视播映比赛的吸引力太缺乏信心,以致于他们感到必须要用一个说得天花乱坠的讲解员来做实况广播,以便招揽观众。
  • 16、震撼之余,二人又不约而同生出招揽之意,如此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一个人,留在这里做刽子手太埋没人才了。
  • 17、到达华山站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又飘起了牛毛细雨,月台上就有许多拉客的出租车招揽生意。
  • 18、五月花夜总会裸陪招揽客人关于。
  • 19、虽然炼气七层的高手不多,但是若再带挈上一个只是炼气三层的李然,还不如招揽两名炼气六层的的修士。
  • 20、PM2也陆续招揽到几位美食妈妈,推出绿豆糕、胡椒饼、牛舌饼、西米露、黑豆浆、凤梨酥、粽子、肉圆等各式小吃。
招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