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时论
shílùn

时论


拼音 shí lùn

简拼 SL

词语解释

时论[ shí lùn ]

1.当时的舆论。对时事的评论;时事评论


引证解释

1.当时的舆论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篤。”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檜(秦檜)知公不为时论所与,乃多引知名之士为助,欲倾颐浩,夺其朝权。”

2.对时事的评论;时事评论

宋 王安石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诗:“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七》:“《申报》上到这一次才露出一篇‘特约的’时论,说穿了这层‘实在奥妙不可思议的’事理。”

朱自清 《三祝报章文学》:“现在有些报章翻译外国时论,不少带学术性的,是可喜的现象。”


国语辞典

1.当时的舆论

唐·白居易〈牛僧孺监察御史制〉:“访诸时论,宜当朝选。”


网络解释

1.时论

时论是汉语词语,

拼音:shí lùn,

释义:1、为当时的舆论。2、对时事的评论;时事评论。


英语翻译 public opinion of the tim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时论造句

  • 1、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
  • 2、一派坚持鲁迅、冯雪峰的立场,一派要为周扬和“国防文学”辩护,还有一派比较持中,认为当时论争双方各有偏颇。
  • 3、至于因各种原因未能即死者,如魏学濂,后虽自缢,也不能为时论所谅,即使是极力为魏氏辩诬的黄宗羲,在猜测了一堆魏不即死的理由后,也要大表遗憾向时论看齐。
  • 4、魏晋是我国的文学自觉时代,文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导至这时论说文体裁多样化。
  • 5、为更好地服务广大作者及网民,红辣椒评论在时评聊吧版开设了“时论锋会”交流主题帖。
  • 6、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载,终始若一,时论贤之。
  • 7、时论以节操清峻。
  • 8、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
  • 9、及申锡被用,时论以为激劝。
  • 10、同时论文以浙江湖州作为滨河城市实例,探索了这种人文理念的更新设计方法在龙溪港滨河地区的实践应用。
  • 11、时论认为: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是当时的名相。
  • 12、窦滔,字连波,风神秀伟,识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尚。
  • 13、长歌楚些吊湘魂,谁待看匡时论
  • 14、匡时论古不忍默,力挽元气回春融。
  • 15、原来,这就是曾经!得意人对曾经无动于衷,失意人对曾经心伤不已;自己得意时论曾经叫自负;自己失意时论曾经叫无能!
  • 16、冯雪峰的立场,一派要为周扬和“国防文学”辩护,还有一派比较持中,认为当时论争双方各有偏颇。
  • 17、就时论事,勉成数十篇,并缀数语以作弁言。
  • 18、同时论文结合改进的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策略,实现了摆动足从摆动相到支撑相的良好过渡和朞望的足力跟踪问题。
  • 19、不安时论取讥弹。
  • 20、印度外道有数论外道、声论外道、胜论外道、时论外道等。
时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