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名义
míng

名义



词语解释

名义[ míng yì ]

1.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

以革命的名义。

name;

2.表面上;形式上;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

享有名义上的主权。

titular;

3.

名义首脑。

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


引证解释

1.名声与道义

《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

《南史·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於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

2.事物的名称和含义;事物立名的含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而《繁露》之书,事物名义,悉所研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今人多诵《高王观世音经》,而莫能详其名义。”

徐特立 《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毛主席对于名义很注意,在江西强调说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

3.名分;身分,资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严子陵﹞知光武为帝胄之英,名义甚正,所以激发其志气,而导之以除兇剪逆。”

《明史·太祖纪赞》:“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

老舍 《善人》:“穆女士给她的名义是秘书。按说有这个名义,不给钱也满下得去。”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西雅图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中国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贴在甲板上。”

4.形式,表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扫荡报》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


国语辞典

1.名誉节义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2.名分

“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实际 实质

3.名号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名堂

4.表面上、形式上

“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

实际 实质


网络解释

1.名义 (汉语词汇)

名义,即名声或道义。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

表面上;形式上;

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有 [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 头衔而不履行相应职务、功能、责任


英语翻译 ostensible purpose; nominal; name; titular; in nam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名义造句

  • 1、为了提供青少年正当的娱乐场所,各种名义的活动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2、教改实施之后,各类名义的大学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增加了很多。
  • 3、他假借董事长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终于被警察逮捕,移送法办。
  • 4、他们打着弔民伐罪的名义,却尽做些烧杀掳掠的事情。
  • 5、狐假虎威他总是接老师的名义做坏事。
  • 6、他凭借着做局长的权力,偃武修文,用妻舅的名义开了几个商店。
  • 7、他经常假借公司的名义来招摇撞骗。
  • 8、他假冒“希望工程”基金会的名义,到处拔苗助长,终于被绳之以法。
  • 9、名义利率的调整与通货膨胀率是步调一致的。
  • 10、他辞职后,还假借公司名义,到处招摇撞骗,使我们公司声誉受到了影响。
  • 11、这封"悔过书"假借释永信本人的名义,对少林寺高调参与各项商业活动表示悔恨。
  • 12、红煤厂矿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在工商经营许可证上,法人代表应该填明守福的名字,可宋长玉填的是自己的名字。
  • 13、我已上帝的名义庄严起誓。
  • 14、假借真主的名义而造谣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 15、张芝文以伪维持会名义张贴的布告,大意是夸耀皇军仁厚宽大,劝导外逃难民回城各安生理等内容。
  • 16、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17、在这里,我以一个孩子的名义向它们致谢!向你我生命的谛造者,致敬!。
  • 18、亲爱的你,当阳光明媚,玫瑰还未枯萎;当时光零碎,世界未被摧毁;当爱情远去,幸福还未追随。请记得,以爱的名义,以灵魂的名义,一定要学着爱自己!
  • 19、到处借着人家“游侠网”的名义招揽客户,若是碰到什么问题则把责任全部推荐“游侠网”身上。
  • 20、如果中国人丰衣足食,那需要以什么名义来变革?
名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