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清热
qīng

清热


拼音 qīng rè

简拼 QR
五笔 IGRV

词语解释

清热[ qīng rè ]

1.中医指用寒凉药物清除内热

清热解毒。

清热化痰。

clearing away heat;


网络解释

1.清热 (中医名词)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

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2.清热 (汉语词组)

清热

qīng rè

ㄑㄧㄥ ㄖㄜˋ

清热qīngrè

[clearing away heat]中医指用寒凉药物清除内热

清热解毒

清热化痰

清铄清纯清官清盼清账清誉清心寡欲清汤清晰清剿清规清君侧清点清闲清通清新清风两袖清源山

亲热内热不因人热产褥热回归热出热忙热干热炽热趋炎附热溽热汤烧火热潮热酒酣耳热水深火热


英语翻译 to clear internal heat (Chinese medicine); to alleviate fever (medicin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清热造句

  • 1、颗粒饱满,绿得发亮。清热解暑,香鲜可口。
  • 2、莲香楼、陶陶居的虾饺、烧卖、叉烧包,宝华路西关小食非常吸引,爽滑鱼皮、艇仔粥、濑粉、云吞面,清热解毒凉茶王,丰俭由人。
  • 3、夏季养生有道,吃对蔬菜才好,冬瓜清热解暑,最宜炒熟煮汤,黄瓜清脆爽口,凉拌加入蒜蓉,丝瓜润肌美容,烹调清淡为主,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到老!
  • 4、冬至冷关心到,做菜放上少许辣椒,增加食欲抗湿潮,萝卜是个润肺宝,清热解表抗感冒,身体虚弱加营养,羊肉烹制先考量,滋补身体不发胖。平衡饮食锻炼勤,祝你作个快乐健康人。
  • 5、小暑一到气温高,注意养生很重要,防暑降温有妙招,绿豆熬汤清热好,新鲜瓜果解暑妙,冰棍少吃防感冒,午睡能把容颜保,心境平和莫焦躁。小暑时节愿你健康消暑,快乐无数!
  • 6、黄芩甙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成分,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 7、交警同志工作忙,夏季照样要上岗;爱岗敬业不辞苦,服务人民好榜样;奈何天热受煎熬,还是要把酷暑扛;记得多带清热药,养生真的很需要!
  • 8、夏至手心发热,凉血我有妙招,多吃清热食物,莲藕雪梨苦瓜,尽量少晒太阳,火上浇油不好,菊花槐花泡茶,降火效果独到,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常伴!
  • 9、夏至美食养生,防暑去火独到,天热多喝绿茶,补充水分解乏,清热解毒西瓜,冰镇不宜过长,黄瓜降火是宝,生吃凉拌最佳,温馨关怀送上,愿你快乐安康!
  • 10、本短信性温和,清热解毒,绿色天然,无任何化学成分,防暑降温疗效显着,可消暑热,驱蚊虫,除烦闷,立夏当天发至亲好友,效果加倍,可保一夏无忧!
  • 11、仲春养肝脾,多吃菠菜笋;野菜可择食,荠菜嫩香椿;蕨菜山菜王,清热治头晕;食法多样化,卤爆炒煨焖;利尿鸡儿菜,素吃或配荤。愿快乐安康!
  • 12、夏季养生忙,祛湿又健脾,红豆白扁豆,熬粥放进去,煲汤放粉葛,困倦清除易,苦瓜宜凉拌,清热解毒方,西瓜翠衣炒,解暑营养高。关怀送上,安康围绕!
  • 13、荠菜被称作春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院,荠菜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
  • 14、初秋养生重食补,秘诀给你数一数,黄瓜除烦又清热,凉拌暑湿不来犯,鲤鱼开胃营养丰,煲汤各类人适合,鸭肉补充蛋白质,炖制味美食欲佳。愿快乐安康!
  • 15、热在气分,急挫热势,防止津液亏耗,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品。
  • 16、炎热夏至巧养生,方便实用活血茶,三七粉每天一克,补虚强壮又降压,丹参两到三克泡,调节血脂促循环,山楂冬青煎水饮,强心通脉清热佳。愿快乐安康!
  • 17、柿子食疗:柿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润燥、止咳等功效;柿霜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愿健康。
  • 18、中医方面认为,金银花性寒凉,但是气味芬芳,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效,也不伤脾胃,有祛邪功效。
  • 19、小暑炎热,注意保健:绿豆粥,雪梨茶,清热解乏,品雪梨,吃西瓜,消渴解暑,多通风,多散步,流通舒畅,糖盐水,蔬菜汁,汗后营养,愿小暑快乐。
  • 20、小儿七星茶由谷芽、麦芽、山楂、钩藤、蝉衣、淡竹叶、芦根七味药所组成,其功效主要为消食导滞、清热安神。
清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