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鼎足
dǐng

鼎足


拼音 dǐng zú

简拼 DZ
五笔 HNKH

词语解释

鼎足[ dǐng zú ]

1.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three legs of a tripod-three rival powers;


引证解释

1.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

《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蜀汉一蹶不振。”

2.引申为匹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后之论次明文者,不得不推为一大家。若沧溟孤峭,乃孙樵、刘蜕一流,南溟副墨大函,文涉应付,未足称鼎足焉。”

3.指三公之位

汉 张衡 《南都赋》:“周召之儔,据鼎足焉,以庀王职。”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后皆保耆颐,或乃致鼎足。”

4.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

《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后汉书·刘恺传》:“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

5.犹鼎元

唐 刘得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诗:“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国语辞典

1.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

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孙启南吴。”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网络解释

1.鼎足

鼎足,指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英语翻译 lit. the three legs of a tripod, fig. three competing rivals

法语翻译 (lit.)​ les trois pieds d'un trépieds, (fig.)​ trois rivaux en compétiti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鼎足造句

  • 1、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
  • 2、三国时朞,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 3、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 4、曹操、刘备、孙权一路打着勤王、称霸、兴复汉室的旗帜使队伍逐步壮大,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而终成鼎足
  • 5、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 6、圆圈之外,却是三人成鼎足之势盘坐,眼神灼灼顶着圆圈之内的那一片华光。
  • 7、三国时朞,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8、夏国拥兵自固,占据夏、银、甘、凉十数州,地接黄河、玉门,控大漠、萧关,与宋朝、契丹呈鼎足之势。
  • 9、于是,三方竟成了一个鼎足之势。
  • 10、刘焉者,雄人也,然其子暗弱,西蜀诸将貌合心离,备欲争天下,必图益州,以吾观之,天下终将鼎足三分而立哉!兄为荆南上将,亦善为之。
  • 11、三国鼎立之势已经无法形成,缺乏尖刀力量的其他统领,就算全部加入教廷一方,也不可能与野蛮人一脉,陈雄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12、王者迭兴,千载难逢,是建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来辅助国家;还是三分鼎足,连横合纵,也应该看时间而定。
  • 13、那些苦海境的强者全都在争抢那三只石匣子,天崩地裂,云蒸雾绕,七位强者占据了三方阵营,每一方都占有一只石匣子,成鼎足之势站立,彼此对峙,相互戒备着。
  • 14、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各国皆有吞并海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纳八方之野心,一时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 15、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 16、游仙诗,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三的一个诗歌品种。
  • 17、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
  • 18、此时余博、李露和陈正三人,背靠背呈鼎足之势,彼此正好将身后空挡挡住,不必担心身后有丧尸袭来,可以专心致至的对付面前的丧尸。
  • 19、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 20、大德水部落北靠新昌洞,南临小德水部落,三个部落遥为鼎足之势。
鼎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