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外族
wài

外族


拼音 wài zú

简拼 WZ


词语解释

外族[ wài zú ]

1.本家族以外的人

people not of the same clan;

2.本国以外的人;外国人

foreigner;

3.我国历史上指本民族以外的民族

other nationalities;


引证解释

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

唐 卢纶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诗:“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

《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由是百姓虽死,终不附之。又禁人偶语,犯者刑及外族。”

胡三省 注:“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外族,外家之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国语辞典

1.母亲或妻子的父母家的同族

唐·卢纶〈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诗:“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

《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简文帝大宝元年》:“又禁人偶语,犯者刑及外族。”

2.异族

异族


网络解释

1.外族

外族是汉语词汇,拼音waì zú,解释为本家族以外的人。


英语翻译 Alien race

德语翻译 Angehörige einer anderer Nationalität od. Sippe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外族造句

  • 1、岳飞为外族的入侵怒发冲冠。
  • 2、责任心以情感为基础。可以想像,一个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不可能对家庭承担任何责任,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没有情感的人,当外族入侵,祖国受难之时,他不可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国献身。
  • 3、若灵光乍现当悟天道因缘,中土华夏,汤汤文明五千年,其间外族两度奴役,终熔于其中,但宗庙不毁,香火不绝,气运犹在尔。
  • 4、我五原郡地处抗击外族第一线,张辽兄弟武艺过人,机智沉稳,我五原郡西靠匈奴外族北对大草原鲜卑,在五原边军有大把立功机会。
  • 5、皇国末年,外族入侵,割地求和,邪教盛行。
  • 6、皇国末年,昏君暴政,外族入侵,割地求和,邪教盛行,残害百姓。
  • 7、然而,巴克利博士的研究数据显示,吴哥窟的衰落还有另种可能原因:由于吴哥窟城内的运河和水库枯竭,导致城市衰落,于是外族有机可趁而入侵;并非历史学家倒果为因的解释。
  • 8、早朞移民到加利福尼亚的锡克教信徒与墨西哥裔美国妇女通婚甚为普遍,而第二、第三代日裔与外族通婚也大有人在。
  • 9、自从族长私通外族之人犯下族规而畏罪潜逃之后,姜族之中,大长老姜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有大长老的插手,此时就无限延朞下来。
  • 10、惟一统治之道,大度豁达,把外族当自己人,连关外汉人也收服成汉军旗。
  • 11、作者目的就是要用悟空的悲剧嘲讽帝王、警示国人,不要被自己无限膨胀的利欲熏心,不要被外族人内应外合、欲擒故纵的阴谋迷惑。
  • 12、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幽州的公孙瓒一直在和外族蛮夷作战,我们不如去投靠他。
  • 13、每当在民族受外族侵犯,官兵闻风而逃时,侠客们挥动长剑,与入侵者浴血战斗,或捐躯忘亲战死沙场,或为护忠良以及忠良之后而殒身不恤,为国为民,乃侠之大者。
  • 14、你这个黄口孺子,血口喷人,说我勾结外族,有何证据。
  • 15、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赞叹,不容外族之凯觎者也。
  • 16、如今之事,已非霸业之争,而是外族入侵,必须尽早阻止,否则山河破碎,百姓遭殃,遗患无穷。
  • 17、警示国人,不要被自己无限膨胀的利欲熏心,不要被外族人内应外合、欲擒故纵的阴谋迷惑。
  • 18、这个城市的宗教传统经历了所有的外族入侵而保存了下来。
  • 19、他批评得最多的是那些勾结外族、统治国人的败类,如石敬瑭、赵德钧等,他常以“人之恨之,不比人类”,“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等痛斥这些汉奸。
  • 20、我的性子跟父亲一样固执,我逃到加州大学,在那儿爱上了一个在美国本土出生的我们称之为白种人的外族人。
外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