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民社
mínshè

民社


拼音 mín shè

简拼 MS

词语解释

民社[ mín shè ]

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引证解释

1.民间祭祀土神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郑玄 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

2.指人民和社稷

宋 苏轼 《贺时宰启》:“民社非轻,犹承宣而惴惴。天渊靡外,亦戾跃以欣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蕞尔一邑,何能养如许騶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

3.引申指民间

《封神演义》第九八回:“紂王聚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宋 张孝祥 《后土东岳文》:“下臣蟣虱,天子使守民社。服事之始,敢敬有謁。”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年富力强,方司民社,宜资庄产,以终廉节。”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黄岩县知县周玄昭受文林郎制》:“具官某起自贤书,遂膺民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宋史·高宗纪五》:“辛酉,詔淮南、襄阳府等路团结民社。”

6.民国 初年拥护 黎元洪 的政治组织


国语辞典

1.人民与社稷

宋·苏轼〈送张嘉父长官〉诗:“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网络解释

1.民社

民社:政党名称

民社:汉语词语

2.民社 (汉语词语)

民社,指民间祭祀土神或指人民和社稷。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民社造句

  • 1、义庄老儿绝户命,乡野村民社戏台。
  • 2、总结以上春秋时朞平民社会的变革情状,可见平民社会已渐次脱离昏昧的状态,而展现其蕴蓄无穷的精神活力。
  • 3、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是法制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志着中国权利本位社会模式的构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生成。
  • 4、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 5、听新建立的县公安局局长兼社会部部长介绍,会理县的政治情况很复杂,不仅有军统、中统特务,还有国民党、三青团、民社党、青年党及各种反动会道门。
  • 6、现代性运动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其主旋律展现着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与国家的二元化进程。
  • 7、总之,我从23万条个税意见创记录的背后,听到的是公民社会演进的跫音,看到的是公民意识井喷的光影。
  • 8、据报道,郭添财7日拜访位于安平区永华二街的南瀛原住民社会关怀服务协会,与理事长陈清云、台南区原住民推广教育中心执行长洪木生及十多位原住民座谈。
  • 9、由于市民社会自身的缺陷,权利能力这一功能定位有其必然性。
  • 10、1996年胡先生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几乎立即投身到中国刚刚萌发的公民社会中。
  • 11、这些国家的公民社会高度依赖捐赠者,其影响范围仅及于首都附近。
  • 12、公民社会每天都在与压制性的法律搏斗,揭露腐败,确保所有群体、利益和思想得到公正的代表和表达。
  • 13、虽然难免遭到质疑,这种变化却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世易时移、方兴未艾的社会解放运动和德国公民社会的复兴。
  • 14、本文表明,市民社会自给自足这一普遍深入人心的神话根本没有事实基础。
  • 15、在那里王权的胜利和领主的没落并没有在采邑制的废圩上生成公民社会的基础结构,因而公民也就不可能在此后依托这种结构战胜王权。
  • 16、16日,技术工人正在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移民社区农田里安装光伏支架。
  • 17、回国之后,王功权称将致力于推动公民社会建设。
  • 18、本文中的“近代”,囊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历史时段,此间,中国在从传统农业宗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过程当中,萌芽中的市民社会已经出现。
  • 19、创建鼓楼民社,鳞次排款,以戒不虞。
  • 20、他称上古前朞建立最初古国的铜器时代为部民社会。
民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