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论议
lùn

论议


拼音 lùn yì

简拼 LY

词语解释

论议[ lùn yì ]

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3.议论文


引证解释

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 韩愈 《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荀子·非相》:“然而﹝桀紂﹞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3.议论文

《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网络解释

1.论议

论议即论义。指藉往复问答以阐明法门之义理。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论议造句

  • 1、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 2、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 3、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议不失计,轨事之大者也。
  • 4、雕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欲立效以报恩,论议抑扬,无所回避,省宫掖不急之费,禁约左右骄纵之臣,数讥切宠要,献替帷幄,帝亦深倚仗之。
  • 5、前四史论赞之所以具有其它正史论赞难以企及的艺术魅力,与浸染时代论议风潮密不可分。
  • 6、方正朝廷论议,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议不失计,轨事之大者也。
  • 7、自恃得君,论议之际,不少假贷。
  • 8、推诚以质,不治华饰,专心向公,论议亢直,故无名誉。
  • 9、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
  • 10、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
  • 11、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 12、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垂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 13、吴兴沈重名为硕学,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议,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 14、盖少年盛气、师心自用、论议古今人是非得失。
  • 15、这时的江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于时。
  • 16、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
  • 17、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
  • 18、如臣所闻天下论议,炳之常尘累日月,未见一豪增辉。
  • 19、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 20、后果以论议阿枉败名云。
论议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