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传国玺
chuánguó

传国玺



词语解释

传国玺[ chuán guó xǐ ]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秦玺,唐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


引证解释

1.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 秦 玺, 唐 改称传国宝。相传 秦始皇 得 蓝田 玉, 雕 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 李斯 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秦 亡归 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 秦 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参阅《后汉书·光武帝纪》与《徐璆传》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国玺》、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杨桓传国玺考之误》

《汉书·元后传》:“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璽。”

《晋书·元帝纪》:“﹝太兴元年﹞十二月,刘聪故将王腾、马忠等诛靳準,送传国璽於刘曜。”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太宗文皇帝满洲国天聪九年,得传国璽於元小王子裔察哈尔林丹汗。”


国语辞典

1.秦始皇取蓝田玉做成印信,令李斯在上面刻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子婴降汉时献出,高帝即位乃佩带之,后世代相传,号为传国玺。见《后汉书·卷四八·徐璆传》唐·章怀太子注引卫宏


网络解释

1.传国玺 (皇帝的印玺)

秦王统一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全称“大秦万世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


英语翻译 Pass the national seal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传国玺造句

  • 1、刘邦建汉以后,玉玺一直藏在长乐宫,称为“汉传国玺”。
  • 2、在汉代,传国玺是国宝,从不使用。
  • 3、谢太后无计可施,只好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到臬亭山向伯颜请降。
  • 4、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 5、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
  • 6、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深奥、悠久的历史需要我们去探索,如秦始皇之墓、传国玺的下落、顺治出家……
  • 7、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 8、据说,他所继承的玺绶中就有传国玺一尊,上面还有当年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 9、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
  • 10、君不见,最早记载传国玺上文字的人不是司马迁、班固等人,而裴松之、张守节等都是引用早已亡佚了的着作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死无对证”。
传国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