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耳边风
ěrbiānfēng

耳边风



词语解释

耳边风[ ěr biān fēng ]

1.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引证解释

1.耳边吹过的风。比喻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

语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唐 杜荀鹤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将我这口中言看成做耳边风。”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巴金 《春》三:“爹常常骂他,他也不在乎,就当作耳边风一样。”


国语辞典

1.耳边的风。语本汉·赵晔后比喻对所听到的事毫不关心。唐·杜荀鹤〈题赠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也作“耳旁风”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网络解释

1.耳边风 (词语释义)

耳边风,汉语词汇。

拼音:ěr biān fēng

释义:比喻对他人的话听而不见。


英语翻译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hearing without making any impression; 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

日语翻译 馬耳東風(ばじとうふう)

法语翻译 laisser entrer par une oreille et sortir par une autre

俄语翻译 пропустить мимо ушéй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耳边风造句

  • 1、事发之前,我已三令五申,告诫大家,大家就是当耳边风
  • 2、别把师长和朋友苦口婆心的教导当耳边风,应多向他们请益来修正自己的错误。
  • 3、我们劝过小明很多次,但他全当作耳边风,以致事态越来越严重。
  • 4、别把师长的劝告当成耳边风,不当一回事!
  • 5、这件事我已经提醒过他很多次,他却一直将我的话当作耳边风,真是气人!
  • 6、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承诺经常不能兑现,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不理不睬。
  • 7、他把爹妈的劝告当耳边风,结果一误再误,后来竟铸成大错。
  • 8、你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了吗?
  • 9、再举个例子,如果遇到陌生人的侮辱和挑衅,比如在公路上遇到无礼的行为或者在网络上被人骂脏话,把其们当做耳边风就是很明智的做法,而恼羞成怒则无济于事。
  • 10、散户大厅里的人看见杨玮进来就是一通的说长道短,现在的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没几个,杨玮对这些议论就当耳边风一样,连理都不理,径直上楼。
  • 11、佛罗伦萨左后卫瓦尔加斯正向着外界,大唱着对紫百合的忠诚之歌。这似乎是专门唱给体育主管科尔维诺的听的,我秘鲁人把皇家马德里的流言当成耳边风
  • 12、耳鬓厮磨,你就会陶醉;交头接耳,你点头称对;俯身贴耳,你差点犯罪;吹吹耳边风,你倍感欣慰。传情达意,惟“耳”是听。33爱耳日,愿你生活幸福,常闻佳音!
  • 13、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愿你心中。
  • 14、你们岂能只在言词上吹毛求疵?以绝望者的话当耳边风
  • 15、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这实在令我生气。
  • 16、他们如同惊弓之鸟,神色仓皇的躲避着那些天降奇兵,再残酷的刑罚也战胜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通讯器里长官的怒吼早已被他们当成了耳边风
  • 17、我读过郑板桥的润例诗:“自与孔方兄结识,交情当作耳边风
  • 18、最后,MM的话可不能当耳边风,你得像背单词一样牢牢记住,否则,嘿,后果自负。
  • 19、而珍玮被骂习惯了,置之不理,把她所有的咒天骂地都当作耳边风,爱干嘛就干嘛去了。
  • 20、对于这种婆婆,要看自己对丈夫的爱有多深或者丈夫爱自己有多深,如果很爱自己的丈夫或者丈夫对自己很好的话,那么就要容忍其婆婆。她说的正常话,就要接受;她说的不正常或者无理的话,就当作没听到。如果只是与丈夫凑合在一起过日子而没有爱的话,那么对待这种恶婆婆的话,只能当作耳边风或者嗤之以鼻。
耳边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