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达人
rén

达人


拼音 dá rén

简拼 DR

词语解释

达人[ dá rén ]

1.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open-minded and optimistic person;


引证解释

1.通达事理的人

《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 疏:“谓知能通达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慼。”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造物忌阴谋,达人务远职。”

2.豁达豪放的人

《列子·杨朱》:“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段干生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金 孟宗献 《张仲山枝巢》诗:“达人孤高与世踈,百年直寄犹须臾。”

3.显贵的人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晋室南迁,家声布於淮海;宋臣北徙,门德胜於河汾。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千里凡駑,其先世亦无达人,而能自缘饰,以诗赋显,致位卿相,呜呼,亦异矣!”

4.指 鞑靼。达,通“韃”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正统初,吏部主事李贤言:‘窃见京师达人不下万餘,较之畿民,三分之一。’”


国语辞典

1.使人通达事理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通达事理、明德辨义的人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达人大观,物亡不可。”

3.思想乐观、开朗的人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庄子乃千古之达人。”


网络解释

1.达人 (汉语词汇)

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

在网络中,也指活跃用户,用户上线时长和内容更新频率很高的网民。


英语翻译 open-minded and optimistic pers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达人造句

  • 1、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盖己立而后能立人,已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这人而能教育人生利者。
  • 2、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3、坚持行动是实现目标的一条途径,可以到达人生的顶点,只要你选择正确的方向。
  • 4、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 5、一份艳遇送给你,两次留心成全你,三番四次约会你,五颜六色滋润你,七上八下挂念你,九成美女暗恋你,十分恋爱达人你!祝你恋爱美满,桃花运不断!
  • 6、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 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 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10、有一种传奇叫科比,赛场上,他说无往不胜的黑曼巴,他的表现精彩绝伦,让对手窒息;场下,他是才华横溢的时尚达人,超人气偶像。
  • 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12、因此我求助于网络达人
  • 13、那位达人帮忙翻译下,谢谢了:负责恒温恒湿实验室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 14、人见法院去送达,立即将门关上紧锁,不让送达人员入室送达,法律没有赋予法院可采取强制入室送达的权力,也没有规定可邀请见证人见证,实施室外留置送达。
  • 15、不如意时,不妨想想古今中外的这些潇洒名人,看他们是怎样直面挫折、达人知命、笑看人生的。
  • 16、网友中的“动物达人”更向广大网友上了一堂科普课,表示白头鸟就是俗称的“白头翁”,学名叫“白头鹎”,并贴上了白头翁的照片供网友分享。
  • 17、许多题目虽然难倒了场上的“达人”,却没阻止住观众们的想象力,“静女”对“跑男”,“鸡冠”对“鸭掌”秒对迭出。
  • 18、不管是歌神张学友、小哥费玉清,还是周杰伦等,他都能信手拈来,堪比模仿达人辛隆。
  • 19、被热捧的通讯数码,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春讯?商业通讯部将会同消费新闻部与业界、时尚达人一起探讨、品鉴,呈现给读者一本关于“春消费”的盛宴。
  • 20、送达,在出现被送达人拒不开门或将诉讼材料扔出门外、甚至言语威胁的情形下,干警主动做好释明工作,若对方仍不予配合,则以拍照、笔录的方式留置送达。
达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