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龟兹
qiū

龟兹


拼音 qiū cí

简拼 QC

词语解释

龟兹[ qiū cí ]

1.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Qiuci state;


引证解释

1.古国名。 汉 西域 诸国之一。位于 天山 南麓。又作 鸠兹、屈茨、归兹、屈支、丘兹 等。古 龟兹 国王治 延城。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冶铸、酿酒等也较发达。有文字,擅长音乐

《汉书·西域传下·龟兹国》:“龟兹国,王治延城。”

《隋书·音乐志下》:“《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復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

唐 元稹 《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録续。”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天涯踪跡半旗亭,谱遍《龟兹》不忍听。”

2.古乐曲名。原为 龟兹 一带的地方乐曲


国语辞典

1.国名。汉代西域国之一。在今新疆省库车、沙雅二县之间


网络解释

1.龟兹 (古代西域大国)

龟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六县市。

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西汉时隶属于匈奴。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龟兹服从于汉。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汉廷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王莽时重又隶属于匈奴。

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为柔然部控制。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嚈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隋代时,龟兹臣属于北方西突厥汗国。615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曾遣使入朝。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攻灭高昌,设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并设安西都护府,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灭龟兹,将龟兹纳入统治。658年,唐朝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英语翻译 Qiuci stat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龟兹造句

  • 1、初,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杀疏勒王,立其臣兜题为疏勒王。
  • 2、它的舞乐闻名中土,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胡旋舞”即出自龟兹
  • 3、她极为爱好龟兹乐,不久她就可以在可汗的宫廷中拨弄嵌金的古筝,继续这一乐事了。
  • 4、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
  • 5、风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龟兹,敕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与之俱。
  • 6、僧侣居住在龟兹,他们在今天的库木吐喇石窟内留下了汉风的壁画。
  • 7、于阗王派自己的弟弟为秘使,到孔雀河与高昌、焉耆和龟兹三国使者秘密会谈。
  • 8、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
  • 9、丝绸之路片段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
  • 10、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
  • 11、龟兹等因各退散。
  • 12、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 13、当时的艺术家是在泥塑上直接作画,有平涂的烘染,有水分在底壁上的晕散,是独特风格的湿画洁,也称凹凸画法,是古龟兹国人的创造。
  • 14、西域古龟兹国所在地新疆库车民用机场,25日开始动工迁建。
  • 15、克孜尔壁画作为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东西方艺术的某些特征。
  • 16、宫廷乐舞中的坐、立部伎的音乐受龟兹乐的影响也最大。
  • 17、唐安西都护府时朞,有许多汉族的官兵、僧侣居住在龟兹,他们在今天的库木吐喇石窟内留下了汉风的壁画。
  • 18、后来征龟兹为昆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平西突厥为弓月道行军大总管。
  • 19、另有龟兹僧人献梵夹、菩提印叶、念珠、舍利、佛骨等。
  • 20、阿史那社尔拔龟兹,擒其王白诃黎布失毕。
龟兹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