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职役
zhí

职役


拼音 zhí yì
注音 ㄓˊ 一ˋ

简拼 ZY

词语解释

职役[ zhí yì ]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宋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熙时职役改为雇役,到南宋恢复差役。明时亦有职役


引证解释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宋江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 明 时亦有职役


网络解释

1.职役

职役是对唐及以后官府无偿差派民夫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的统称。唐大中九年 (855年)诏令州县作差科簿,凡州县衙门胥吏及供使唤的仆佣,悉按民户等级轮流差充,上户充重役,下户充轻役。官府不付给应役者薪酬,实属一种徭役。这种徭役既非力役又非兵役,且各有分工,负一定职责,故名职役。宋代职役亦称“差役”,大致分四类:保管且负责运解官物者,如衙前;主持基层行政且督课赋役者,如里正、户长、乡书手;逐捕贼盗、维护治安者,如耆长、弓手、壮丁等;供官府使唤的胥吏,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职役造句

  • 1、从常任职役说,宦官是宫廷中专供使令的近侍小臣或仆役,其职役相当复杂琐碎,因而这类称谓也最多。
  • 2、州县地方又按民户资产分列户等以轮派各种名目的职役
  • 3、受过富贵人家子弟长朞熏陶渐染的岳飞,支配他的思想行动的已经不再是农民的阶级意识,所以,在摆脱了弓手这一职役之后,他仍然不可能投身于保聚山泽的反抗者群,而是去应募从军。邓广铭
  • 4、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
  • 5、元明以来职役名称。
  • 6、教杨志替此人职役
  • 7、千叶氏也从小豪族变成了控制房总半岛、在陆奥国以至萨摩国全国范围都拥有地头职役的大大名。
  • 8、只是奈缘我职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闲步同往。
  • 9、按收获丰歉而籴粜食粮,按财产多少而征收免役钱,按职役轻重而给吏禄。
  • 10、如若赢得,便迁你充其职役
职役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