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柳州
liǔzhōu

柳州


拼音 liǔ zhōu

简拼 LZ

词语解释

柳州[ liǔ zhōu ]

1.唐柳宗元遭贬后,徙为柳州刺史,因以为其代称


引证解释

1.唐 柳宗元 遭贬后,徙为 柳州 刺史,因以为其代称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呜呼柳州,秀气孤稟。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十:“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致,文则力追昌黎、柳州。”

赵朴初 《片石集·<读史杂诗·柳宗元王安石>》:“翻书孰可喜?柳州与临川。”


网络解释

1.柳州

柳州,简称“柳”,别称壶城、龙城,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西南地区工业重镇、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中国内陆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工业总产量约占广西1/5;同时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中枢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已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柳州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描绘出“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景色,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 “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柳州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

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在2016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柳州位列第七,2016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五。2016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柳州举办。


英语翻译 Liuzhou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Guangxi; Zhuang:Liujcouh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楼前四时水纵横(打一广西地名)
谜底:柳州
解析:“牡丹”是洛阳最著名的花。

谜面:四时春色水横川(广西地名)
谜底:柳州

柳州造句

  • 1、他拿着那幅的柳州山水画,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 2、他拿着那幅的柳州山水画,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得意洋洋造句。
  • 3、如呼市首府广场、柳州万丰温州商贸城、泰安华泰商城、桐庐嘉景星城……这些,在当地都是无可比拟的。
  • 4、走过五十四年历史的柳州铁路局,更名为南宁铁路局,局机关搬迁至南宁。
  • 5、周兄不必沮丧,柳州三大世家的家主,哪个不是城府深沉,周兄被摆了一道也是正常。
  • 6、秋风也覆盖了柳州柳州里面也是枫叶飘荡,好不凄凉,但繁华的商业普了这一老景。
  • 7、全国劳动模范、柳州市恒达公交有限公司司机邓红英在行车中扶老携弱,把微笑带给每一位乘客。
  • 8、柳州历史上曾有过个别称,叫壶城,或叫龙城。
  • 9、柳州方言的谐音趣难词除假用动物名外,另一类型是其他的各种虚假用字。
  • 10、“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副亲力亲为的风范。
  • 11、谁来拴紧“淘气堡”安全之绳?柳州街头上不少“淘气堡”经营点没办任何相关证照,且固定措施做得不很到位,埋下安全隐患。
  • 12、柳州铁路局的这一创新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产生的。
  • 13、居柳州记者现场走访得知,盛世官塘施工工地位于柳东新区新柳大道以北,处于安和路与官塘大道之间,在正和城东北侧百米之遥。
  • 14、于是掠地攻城,陷桂州,陷柳州,攻长沙,渡湘而西,攻破益阳,渡洞庭,陷岳州,雷轰电掣,宛如狂飙卷落叶,一点子力都不费。
  • 15、螺蛳粉作为柳州的拳头产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
  • 16、柳州市诚信监理公司作为一个小型监理企业,成立时间不长,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 17、今天上午,在梧州的区运会武术散打赛场上,柳州选手方严毅经过一番苦战夺得男子甲组70公斤级铜牌。
  • 18、柳州府一带,官府和百姓都很穷,官府没有足够的运销资金,百姓也不可能事先垫付,所以只能先向盐主赊借。
  • 19、柳州古八景之一“驾鹤晴岚”,因山立如鹤故名,以人文荟萃闻名。
  • 20、当时,柳州街市一片焦土,余火未熄。
柳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