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平准
píngzhǔn

平准


拼音 píng zhǔn

简拼 PZ

词语解释

平准[ píng zhǔn ]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2.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4.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引证解释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史记·平準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2.汉 承 秦 制,大司农属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两边检点,柱脚若不平準的,便把来垫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永年》:“念汝贸贩平準,赐予一子。”

李大钊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八三〇年以前,中外贸易的平准,还是中国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

4.清 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的界说》:“宗教学也,法律学也,平準学也(即日人所谓经济学),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係。”


国语辞典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

《史记·卷三〇·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

《史记·卷三〇·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网络解释

1.平准

平准是指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汉代桑弘羊首创。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准官于京师(长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农令改称大司农,扩大了机构,在其下设平准令丞,专司其事。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平准造句

  • 1、头为全身之纲领,纲举目张,身法的稳定,脊椎的中正,腰胯的转换,眼法的平准,呼吸的顺畅,步法的灵动。
  • 2、您不是担心平准基金资金不足吗?假手汇金和中石油就够了。
  • 3、盖自五年贾青以平准物价与金银之类,行抵当于畿县,次年行之诸路,以常平、市易赊贷及宽剩钱为本,五路各十万缗,余路五万缗。
  • 4、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昨晚提议设立国家平准基金,在金融危机中买入关键的企业和银行。
  • 5、在他看来,汇金公司实际上是充当了一个平准基金的角色。
  • 6、所以笔者建议直接采取措施改变目前股票市场的供求失衡,直接推出平准基金入市,并且具体设计了平准基金的方案。
  • 7、第二天,1月31日,我们宣布了这套援助方案,资金来自外汇平准基金。
  • 8、在金融危机中,先是通过平准基金大量抛售欧元,导致欧元狂跌、美元上涨,然后大肆印制钞票,填平坏账。
  • 9、为了平抑物价,故设置平准机构。
  • 10、平准就是说天平,权就是秤砣。
  • 11、以父任调孟州汜水县主簿,监在京药局、平准务、茶场,以劳改宣德郎、莫州司录。
  • 12、认为其曲学阿世而将其传写入平准书,但卜式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能有上面那样的思想和作为,已经可以流芳千古了。
  • 13、当少平准备离家去往黄原,哥哥少安在开办砖窑,父亲一人种着地,家里正缺少劳动力,但是家人并没有强迫少平留家种地,而是支持他的想法。
  • 14、平走了父亲依旧念叨着,计算着平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父亲心理惦着平,父亲就在平的厂门口等着平,为平准备好一些好吃的东西,每次直到平走进厂门,父亲才独自轻一脚,重一脚,高一脚,底一脚从那条夜路上往回家的路上赶。
  • 15、又存恤孤老,平准钱法,清铨选,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巨细毕举。
  • 16、平准化不仅要达到产量上的均衡,而且还要保证品种、工时和生产负荷的均衡。
  • 17、平对婆家也很满意父亲想嫁女儿一样,为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平的婚礼那天我们全家人高高兴兴地把平送上花车,至始至终我也没见到表姐夫的影子。
  • 18、当秦松平准备不顾一切向安秀妍表白爱情让她重回秦家的时候,他鄂然发现他的好友齐兵竟然是安秀妍的前夫,如五雷轰顶……
  • 19、浇水水平准确,整平土地费力少。
  • 20、当月月底,鲁宾和萨默斯已经开始考虑采取单边行动,动用外汇平准基金向墨西哥提供贷款。
平准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