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金竹
jīnzhú

金竹


拼音 jīn zhú

简拼 JZ

词语解释

金竹[ jīn zhú ]

1.指南方产的一种茎色金黄的竹子

2.金和竹均为八音之一,因泛指乐器

3.指铜虎符与竹使符

4.指书信


引证解释

1.指南方产的一种茎色金黄的竹子

南朝 宋 谢灵运 《武帝诔》:“北献毡裘,南贡金竹。”

清 惠士奇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九溪斜绕葛蛮司,十洞遥连金竹府。”

《诗刊》1977年第10期:“侗乡山山种金竹,罗喂!侗家人人爱吹笛。”

2.金和竹均为八音之一,因泛指乐器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

3.指铜虎符与竹使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三代玉瑞,汉世金竹,末代从省,易以书翰矣。”

4.指书信

宋 秦观 《次韵莘老》:“星霜俄九换,金竹遽三迁。”


网络解释

1.金竹

金竹(学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A. et C. Riv.),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脉纹,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圆形的斑点及斑块;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绿黄色,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5叶;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枝未见。笋期5月中旬。

原产中国,黄河至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国栽培,1928年由法国引至美国。竿可作小型建筑用材和各种农具柄;笋供食用,惟味微苦。

(概述图片来源:)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金竹造句

  • 1、金竹千年不变节,云松万年不弯腰。
  • 2、金竹班、秋竹班、美竹班……在园中,竹子做成了装饰画、花瓶、编钟等教学工具,竹文化很浓厚。
  • 3、横山河岸边,水杨树婀娜多姿,古樟树枝条粗壮,丛丛金竹风中摇动。
  • 4、它们形态各异、壁峰之间,金竹挺秀、山花香溢、一派生机盎然。
  • 5、我的家乡竹子的种类有:滑竹、金竹、甜竹、苦竹等。这些竹子都有自己的用途,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喜欢它们。
  • 6、走完了健康步道,来到了小桥上,这座桥是纯白色的,瞧那桥边上的美丽花纹,做工非常地精细,多好看啊!走过小桥,来到了凉爽的林荫小道,里面有合欢树,金竹等植物,还有翠绿的草坪,像一片柔软的绿色地毯。
  • 7、爸爸出生在遂昌县金竹镇王川村。遂昌有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那里有古代开矿留下的黄岩坑古洞、永半银场、太监府等遗址;矿洞是唐朝挖的。现代冶金的高科技流水线;同时矿山四周风景宜人,矿洞内部冬暖夏凉。
  • 8、小路隐没在翠绿色的竹海之中,我们继续向前走去,那闪闪发光的金竹、美如凤凰尾巴的凤凰竹、像罗汉肚皮的罗汉竹、点点斑斑的斑竹、实心的木竹……还有那看也没有看见过的稀有名竹,说也说不清的竹,多得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9、走过金竹,就来到了紫藤边。紫藤的树叶呈浅绿色,两头尖尖,中间分布着均匀的茎,一条一条的。
  • 10、欣赏过林荫小道,就来到凉亭,在这里你可以休息一下小脚丫。凉亭的旁边有许许多多金竹,这些金竹可以给蚂蚁等动物躲雨。
  • 11、金竹千年不变节云松万年不弯腰。
  • 12、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 13、其它项目村的受益不够显着,因为他们缺少金竹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名优茶声誉。
  • 14、金竹世家华延系列套房家具在整体设计感觉不是非凡奢华,所以对于空间并不十分挑剔。
  • 15、竹类有屯竹、淡竹、金竹、圆竹、苦竹、木竹、箬竹、实心竹、罗汉竹。
  • 16、金竹寺山环水抱,林木茂盛,环境幽美。
  • 17、广顺州:元为金竹府属八番顺元宣慰司。
  • 18、1956年到粮店工作,工资每月24元,养活6口之家,下班回到家里,赶紧又忙活起来:去煤矿转煤,两毛钱100斤;粮食不够,到金竹背玉米,到三阳背小麦,天黑了,还在回家的路上,到家时,已是三更半夜。
  • 19、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
  • 20、那根深插进大地上方竖着的金竹,竹尖直入云霄,就似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升高。
金竹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