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朱雀桥
zhūquèqiáo

朱雀桥



词语解释

朱雀桥[ zhū què qiáo ]

1.即朱雀桁。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


引证解释

1.即 朱雀桁。东晋 时 王导 谢安 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参见“朱雀桁”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徐铉 《稽神录·酤酒王氏》:“江寧大火,朱雀桥西至凤台山居人,焚之殆尽。”

明 高深甫 《金落索·四时怨别》套曲:“风尘梦醒黄梅雨,芳草心悬朱雀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六朝燕子年年来,朱雀桥圮花不开。未须惆悵问王谢,刘郎一去何曾回?”


国语辞典

1.六朝时,建康朱雀门外的大桥,横跨秦淮河上,东晋王导、谢安诸巨室,多住在附近

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网络解释

1.朱雀桥

朱雀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六朝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因面对六朝时期都城正南门朱雀门,故名。

朱雀桥即朱雀桁,历史上又称大航、大桁、朱雀航,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其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其址附近乌衣巷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

朱雀桥之所以家喻户晓,还是源于金陵怀古诗《乌衣巷》。而时事图画《赤焰腾空图》所画景象就发生在朱雀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UFO事件的记录。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朱雀桥造句

  • 1、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
  • 2、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
  • 3、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
  • 4、朱雀桥原址在今镇淮桥处。
  • 5、南京有什么文化?作为南京人的我怎么会说不出,从中山陵了解为改革操劳一生的国父,瞻园的洪秀全告诉你太平天国的过去,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朱雀桥会说出南京曾经的繁华,莫愁湖边那姑娘还有她自己的故事。
  • 6、它们有年代,但较滋润的生活方式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若不是好奇心的悸动,来之一览的游客大概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吧!轻踏于青石板上,俯首仰望苍陌街角的断垣残瓦,易想到这有过升沈荣府,却不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于衣巷的沧桑之慨。
  • 7、夕阳落下乌衣巷,燕子飞入百姓家。马蹄驰经长安街,车轮奔途朱雀桥
  • 8、在豪门世族的家门前,有着一座小桥,它就是朱雀桥。在从前,它可是交通要道啊!大家都匆匆走到对岸购买食品物品,然后又匆匆走过桥回家去。桥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可如今却是杂草丛生,野花遍地,一片荒凉。
  • 9、草上春风吹生,在离离原上,烧不尽。不似春天暮日的朱雀桥,也不似乌衣巷口,野草来映花。
  • 10、到了明月中朞以后,秦淮河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
  • 11、大军一口气打到内秦淮南岸,温峤下令烧掉朱雀桥,并调兵遣将开始布防对峙,并抓住机会亲自率军渡河奇袭,大败敌军。
  • 12、船儿一会儿穿过文德桥,一会儿钻过朱雀桥,来来回回的,好不快活。
  • 13、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 14、深邃的河道上,一座座桥与彩灯交相辉映,有风姿绰约的浣花桥,有别具风情的长板桥,有诗意浪漫的印月桥、二水桥、平江桥、桃叶渡、朱雀桥、玩月桥、文德桥、武定桥。
  • 15、这是一条幽静的狭小的巷子。是我祖祖辈辈的生存之道,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由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我的心里满是疑虑,我们燕子家族为何不去繁华热闹的地方,而要在冷漠寂静的乌衣巷生活。
  • 16、夫子庙是一条老街,有很多古建筑,包括朱雀桥、乌衣巷、还包括王导、谢安的老宅子。
  • 17、好像又看见,一个冰清玉洁的姑娘跑过朱雀桥。是她吧带着被沉淀的文化,盛装的历史,在岁月的洪荒中义开始神采飞扬的笑。
  • 18、再后来看见她时已经物是人非,朱雀桥生了野花野草,她也没了从前的美丽,穿的素衣看不出颜色,青丝只用发带松松的挽着。
  • 19、她赤着玉足再次跑过朱雀桥,看见的青石巷已成了断壁残垣。
  • 20、晨光赢微,浮云白开。青石巷的繁华精盛开始显山露水,那是谁着烟罗裙,腺朦胧胧披着凡世间烟雨跑过朱雀桥
朱雀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