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中庸
zhōngyōng

中庸


拼音 zhōng yōng

简拼 ZY
五笔 KHYV

词语解释

中庸[ zhōng yōng ]

1.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2.见“四书”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3.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贾谊《过秦论》

mediare;


引证解释

1.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2.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3.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4.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国语辞典

1.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3.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4.流行语。中间很臃肿

“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网络解释

1.中庸 (汉语词语)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英语翻译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法语翻译 Zhong Yong

德语翻译 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上行下效(打一古代著作)
谜底:中庸
解析:“苦”字中心为“十”,随“日”字长在一起,便是“早”字。

谜面:左右皆曰贤(古代著作)
谜底:中庸

中庸造句

  • 1、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 2、他一向都秉持中庸之道,就事论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共处。
  • 3、面对人生起伏不定的际遇,他一本中庸之道,既不曾大喜,也不曾大悲。
  • 4、新任主管改采中庸之道,试图解决这项长朞争执不定的难题。
  • 5、历经几番挫败,他才领悟到待人处事,必得遵循中庸之道,情理兼顾。
  • 6、校长奉行中庸之道,在推动校务行政上,不曾应付了事,但也不会过度苛求。
  • 7、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中庸之道”。
  • 8、我正因为生存在东方,而且生在中国,所以“中庸”“稳妥”的余毒,还沦肌浃髓。
  • 9、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
  • 10、适度,不是中庸,而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金马沉默是一种美德,沉默是一种智慧,沉默是一种魅力,沉默是一种含蓄,沉默是一种力量,一种质气,更是一种风度。
  • 11、林彪,四人帮,用中庸之道影射攻击周恩来同志。
  • 12、要想适性怡情,济人利物,就必须时刻把握这个度,无过无不及,得中庸,即是养生做人。
  • 13、灰色是传统的颜色,中庸,凝重,睿智而不卑恭,极具人文色彩。
  • 14、执两用中是衡量善恶的方法,中和至善是检验中庸之道的标准。
  • 15、他的做事原则是不离中庸之道,所以无大成就。
  • 16、做人要大气,要宽容,舍弃,幽默,中庸为大,包含要广。还要致广大,尽细微。
  • 17、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
  • 18、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安邦为人,大学明德修身,中庸恰如其分,孟子德治仁政,易经天道酬勤,书经敬德重民,诗经荟萃人文,礼记典章核心,春秋大义永恒。
  • 19、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
  • 20、刘先生稍为中庸,在张爱玲之外,又捧出梁实秋、钱锺书两位;同时引童元方拈出的数例语证,以说明“我们的白话文是毁于英译中的‘怪胎’”。
中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