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韬光
tāoguāng

韬光


拼音 tāo guāng

简拼 TG

词语解释

韬光[ tāo guāng ]

1.敛藏光采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


引证解释

1.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学子陵遁跡在严滩,似吕望韜光在渭川。”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

3.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诗,住 杭州 灵隐寺,与郡守 白居易 为诗友。 穆宗 长庆 年间,于 灵隐山 西北 巢枸坞 筑寺,后人名之 韬光寺,亦省称 韬光

清 周準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韜光,直上松云顶。”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灵隐暮韜光。”


国语辞典

1.藏匿光芒。比喻人隐藏才能而不外露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网络解释

1.韬光 (汉语词汇)

韬光,汉语词语,读音tāo guāng。有以下三个释义:1、敛藏光彩,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3、唐代的一位高僧的法号。成语有韬光养晦、韬光隐晦、韬光晦迹等。


英语翻译 Tao Gua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韬光造句

  • 1、明升暗降,正是老董所使的鸟尽弓藏手段,我看你还是退休回家,韬光养晦算了。
  • 2、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 3、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 4、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 5、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6、他韬光养晦,雄才大略,只为了复兴越国一统天下;他侠骨柔情,纵横沙场,为了忠君报国继承兄志,别无选择。
  • 7、王莽四处施好,韬光隐晦,终于换得了人心,换来了众朝臣的支持,使得自己权倾朝野,上下为敬。
  • 8、人没有自尊,可以说是韬光隐晦,可以说是在隐忍等待爆发的时机。
  • 9、所以傲天并没有打算晦迹韬光,隐藏身份,当即取出了自己的皇家铸剑大师徽章,递给了美妇,道:“凭借这个是不是就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了?”。
  • 10、有人选择暂时放弃,韬光养晦,等待东山再起。
  • 11、倒霉的日子总会过去的,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坚持和忍耐,卧薪尝胆,韬光养晦。
  • 12、当年那个只懂得锋芒毕露的少年经历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忆后,已经学会了如何隐忍,不露圭角,懂得韬光养晦才是王道。
  • 13、不管是天极州、遗州还是莽荒,在经历了正魔大战后,各方势力都纷纷把提升自身修为和宗门、家族整体实力当作第一要务,韬光养晦,马放南山。
  • 14、韬光养晦下的不露锋芒,怨念憎恨里的赫赫威名。
  • 15、空有一腔报复,却只能每日寄情于山水琴曲之中,书斋墨舍,皓首穷经,真让人心有不甘、扼腕长叹呐!只怪我当时未听先生之言,韬光养晦,藏锋敛锷,才落得今日下场。
  • 16、这里有“诗仙”李白,有“诗圣”杜甫,有“诗魔”白居易,有“诗豪”刘禹锡……可就这么一个瘦削的程韬光,居然扎进浩如烟海的古籍里,连翻四座大山。
  • 17、九尾妖兽沉默了,这些年陈渊鱼忍辱负重韬光隐晦,朝干夕惕步步为营,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 18、哥哥高见,一言中的,我细思除了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别无出路了,所以管他刘高怎么欺压百姓,我也只能袖手旁观,我真是好生羞愧。
  • 19、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百炼成钢,知耻后勇,只有以血淬剑,才能再造中华。
  • 20、而比较大的官,身上却没有这一种的气质,可能是已经学会了晦迹韬光了,但是还是散发出一丝丝这样的感觉。
韬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