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洗礼

洗礼



词语解释

洗礼[ xǐ lǐ ]

1.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baptism; cleaning flames; severe test;


引证解释

1.基督教的入教仪式。主礼者口诵经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

《人民日报》1981.3.6:“﹝傅连暲﹞还在襁褓之中,就由父母抱着接受洗礼,成了基督教徒。”

2.比喻教育和熏陶

沈从文 《主妇集·大小阮》:“我是个受科学洗礼的人,不相信瞎子知道我的事情。”

臧克家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时,我是一个中学生,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开始接触新文艺,对鲁迅先生很崇敬。”

3.比喻锻炼和考验

柯岩 《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这些八九岁就参加了革命的孩子曾受过解放战争和土改风暴的战斗洗礼。”

王群生 《奇妙的旅程》:“她在朝鲜战地经历过炮火洗礼。”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在那光秃秃的褐红色的山坡上,哪一寸土地,哪一块石头,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


国语辞典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浸礼

2.比喻重大的锻炼或考验

“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 种逆境与挑战。”


网络解释

1.洗礼 (一种宗教仪式)

洗礼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词baptizein,意思即“洗”或“洗净”。在新约中,这个词最初是指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中施的洗,它是一种悔改的记号。耶稣自己受过约翰的洗礼。对基督徒来说,洗礼的必要性部分地来自于复活的基督对门徒的命令,即要他们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人们施洗(太28:17-20)。在新约中,洗礼既被看作是成为教会成员的条件和标志。


英语翻译 baptism (lit. or fi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洗礼造句

  • 1、经历战争的洗礼,整座城镇既有的建设付之一炬,得重新开始。
  • 2、冬雨,更像一位吝啬的财主,总是吝啬的留着雨水,不愿让大地接受雨水的洗礼。即使心情不快时,亦只是挥落点点滴滴的小雨,夹杂着冬日的寒风,打到人身上,感到冰冷刺骨,有着说不出的寒意。
  • 3、经过疾风暴雨的洗礼,鼓楼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了。
  • 4、青春,就如一串珍珠,颗颗晶莹剔透;青春,就如一道彩虹,在春雨的洗礼后,闪耀出七色光芒。青春,一个充满活力的岁月,是它,使我们的人生绽放出七彩之花。
  • 5、小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雷电的考验,他长高了长大了,挺直腰板,傲然屹立于天地间。
  • 6、青春,就如一道彩虹,在春雨的洗礼后,闪耀出七色光芒。
  • 7、经过奥数的洗礼,回过头来再做这些数学题,再难的题目也是仿佛是小菜一碟,自然是觉得游刃有余!
  • 8、经过风雨洗礼的山松显得更加苍劲挺拔。
  • 9、我们村头的大树历经岁月的洗礼到现在仍是安然无恙。
  • 10、经过沙尘暴的洗礼之后,地下露出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古代艺术珍品。
  • 11、经过岁月洗礼的他越发成熟稳重。
  • 12、冬雨,更像一位吝啬的财主,总是吝啬的留着雨水,不愿让大地接受雨水的洗礼
  • 13、亲爱的,我们经过了初春雨露的洗礼,夏日阳光的沐浴,深秋枫叶的欢送,冬日白雪的圣地,那么,让我们结婚吧,在幸福路上留下足迹。
  • 14、亲爱的,我们经过了初春雨露的洗礼,夏日阳光的沐浴,深秋枫叶的欢送,冬日白雪的圣地,那么,让我们结婚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幸福的地图上留下足迹。
  • 15、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梦想来,共聚一堂。大学舞台,拉开帷幕。放飞新的希望,接受思想的洗礼。在开学之际,祝你鲲鹏展翅正此时,扶摇直上九万里。
  • 16、每一缕阳光都是奋进的动力,每一片朝霞都是拼搏的勇气,我们是时代的精英,我们是世界的宠儿,洗礼吧,我们的大学生活。
  • 17、雨过天晴,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花儿重新仰起头,绽开了笑脸;树经过雨的“洗礼”,更加繁茂了。天上架起了五颜六色的彩虹桥,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太阳又将它温暖的阳光投向大地,一切都感到焕然一新。
  • 18、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 19、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之渊。
  • 20、盛开的菊花挺直了它的脊背,迎接着秋风的洗礼
洗礼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