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史思明
shǐmíng

史思明



简拼 SSM

词语解释

史思明[ shǐ sī míng ]

1.唐代宁夷州突厥族人。因战功为安禄山所亲信,官至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叛乱,他率军南下攻取河北地区,被任为范阳节度使。安庆绪杀安禄山称帝,他一度降唐,后起兵再叛。公元759年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称大圣燕王。进兵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继又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攻占洛阳及附近州县。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国语辞典

1.人名。(?~西元761)​本名窣干,唐玄宗赐名思明,为唐朝宁州的夷人,突厥族。骁勇有才略,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史思明受命攻略河北。后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思明则杀庆绪而自立为大燕皇帝,不久亦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网络解释

1.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英语翻译 Shi Siming (703-761)​, non-Han military man and colleague of An Lushan 安祿山|安禄山[An1 Lu4 shan1], eventually conspirator with him in the 755-763 An-Shi Rebellion 安史之亂|安史之乱[An1 Shi3 zhi1 Luan4] against the Tang dynasty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千古兴亡多少事(打一唐朝人名)
谜底:史思明
解析:“禾”没了“人”。

史思明造句

  • 1、他见过史思明能用内力把酒给葛勒逼热,这一手内功自己就不及,所以一上来并不比内力,而是展开身形,进行游斗。
  • 2、颜杲卿当初和严庄曾经为了库存粮食数目曾经闹翻过,这倒是真的,史思明还亲自裁判,两人各打五十大板,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
  • 3、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
  • 4、史思明围常山,颜杲卿被抓。
  • 5、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赤手空拳地走进了史思明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洗尘宴。
  • 6、第二天天未明,其前锋部队即抵达常山城下,史思明率大军相继而至,立即指挥攻城。
  • 7、我看到了史思明率领部队像唐军逼进,拦截唐军粮草,双方伤亡甚重。
  • 8、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已攻下长安,这长安长安,不过是繁华一场,又有谁去书写这人生的长安?
  • 9、范阳,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范阳被占领,城池上的战旗全部逆着风向北方翻转。
  • 10、曾记得唐明皇李隆基在安禄山、史思明的夺位之下,胆小怕事,逃到了四川,毫无男子气概。
  • 11、范阳,安录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范阳被占领,城池上的战旗战旗全部逆着风向北方翻转。
  • 12、后来,他只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乱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但这一边讲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 13、文官贪污,武官怕死,难道这个王朝已没救了吗?杨国忠在朝中胡作非为,搜刮了百姓多少财物,多少粮食?安禄山的反叛,史思明今朝又卷土重来,我的国啊!还能撑到何时?
  • 14、再后来李亨密谋杀掉降将史思明,阴谋败露,史思明再度叛变,李亨儿子李豫效法父亲的做法以相同条件向回纥乞援,回纥军队收复洛阳,再一次用旧法洗劫了这个伟大的东都。
  • 15、安史之乱时,他固守饶阳,被史思明攻破后宁死不降,被史思明用大锯杀害,后被安葬于此。
  • 16、羯胡,是指唐叛将胡族安禄山、突厥族史思明
  • 17、在唐肃宗干元二年春,由于指挥部统一,郭子仪等被史思明的援兵打的全军溃败。唐肃宗为补充兵力,在洛阳从西至潼关一带,无论男女老少,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 18、 范阳,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范阳被占领,城池上的战旗战旗全部逆着风向北方翻转。     
  • 19、唐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时唐王朝国势日衰,江河日下,不出数日,不出数日,攻陷东都洛阳,焚烧抢掠,洛阳损失惨重。
  • 20、天宝年间则因错信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最终引得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史思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