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陈政
chénzhèng

陈政


拼音 chén zhèng

简拼 CZ

词语解释

陈政[ chén zhèng ]

1.谓论述政事


引证解释

1.谓论述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周振甫 注:“刘勰把述经叙理曰论,为四体;一是论政治,二是论经文,三是论史,四是论文。”


网络解释

1.陈政 (唐朝历史人物——开辟漳州将领)

陈政(616-677年)父陈犊,字克耕,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驻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原配卒,陈政为陈犊与魏敬之子,排行第三。《大明一统志》卷七十八《漳州府·陵墓·陈政墓》载:在南靖县南新安里。唐诸卫将军陈政,领兵戍闽,卒葬于此。政,光州人。开辟漳州的将领之一,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郡,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

2.陈政 (汉语词语)

chén zhèng

ㄔㄣˊ ㄓㄥˋ

谓论述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 周振甫 注:“ 刘勰 把述经叙理曰论,为四体;一是论政治,二是论经文,三是论史,四是论文。”


英语翻译 Chen Zhe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陈政造句

  • 1、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最早进入福建的记录。
  • 2、陈政搂着怜儿纤腰拿出一副战甲给怜儿穿上两人走出大帐,陈政亲自指挥着一千大军搬运军用品:赶快将大帐收起来,还有这些东西通通带走,粮草越多越好。
  • 3、陈政一听是百济王扶余义慈死了,这也太快了吧,难道是百济王想不开吗?“百济太子扶余隆怎么样”。
  • 4、陈政双眼怒睁,嘴角咬出血迹,再次腾空,怒吼一声,整个身躯向后弯曲呈半圆形状,如同半弦弓,双腿松弛朝着魁梧男人的脸部扫去。
  • 5、陈政一看苏定方老将军眼中有些莫名奇妙将自己大骂一顿,自己立下战功难道是苏定方想冒功:“都随本将军出城”。
  • 6、知道我们为什么那么怕他弟弟吗?因为基本认识陈政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名符其实的捣蛋鬼弟弟,凡是他弟弟到过了的家,都差不多会变得狼狈不堪。
  • 7、我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每天手不释卷,经常引用高尔基说过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把莎士比亚说过的话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挂在嘴边。的确就像他说的,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停止不前他就是我的朋友陈政然。
  • 8、我很开心,前几天,我和陈政、谭明坤一起在谭明坤的家里玩,刚开始我和谭明坤还玩的挺好的,可当我们看到陈政带着他的弟弟来时,我和谭云的心中就油然而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 9、不知不觉两分钟过去了,陈政豪没有把韦舒航逗笑,我们笑点最高组输了。
  • 10、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入闽,随从的校尉中,有杨永、杨珍等,他们的后代散居闽、粤、台、澎等地。
  • 11、课那天,陈政宇果然兴兴冲冲地捧了一个特大号的瓶子,带着他那宝贝蝌蚪给我解决了问题。
  • 12、陈政林把饭放在座位上后,去拿筷子,就在这时,周奕已经拿好筷子坐在陈政林放饭菜的旁边桌子上了,他偷偷摸摸地夹了一块牛肉放进自己的碗里藏在饭底下。
  • 13、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和走在陈政路上。路旁的喇叭花和鸡冠花争先恐后开放,像在比美似的。远远望去,将军上矗立着,浸泡在雾气中,好像在泡温泉似的。
  • 14、陈政宇是我的。他长得不高,粗胳膊粗腿,大脑袋圆脸,圆溜溜的眼睛躲在厚厚的镜片后面,看上去很机灵。陈政宇的嗓门很大,一看就是个爽朗的男孩。热情助人是他最大的优点。
  • 15、果然,我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其实陈政根本管不住他那个不听话的弟弟,我们在楼上下我带来三个人一起玩的飞行棋,陈政把他安置在一楼。
  • 16、陈政一听武皇后这话阴差阳错自己为武皇后独揽大权制造了机会:皇上的病情不宜太劳累,需要放松静养。
  • 17、建武初,为扬化大将军掾,辟邓禹府,数奏记于禹,陈政言事。
  • 18、我们小组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点笑最高队,并派了逗笑大王陈政豪上场,对方派了冷面达人韦舒航上场。双方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出了陈政豪逗笑韦舒航。
  • 19、武皇后看着一百尺高的山上亭台中陈政一副老僧入定端坐在皇上身边:苏老将军,陈将军真是东海仙人的弟子吗?要是皇上有过三长两短,你也不用回府了。
  • 20、我和陈政宇就走到人群里,一点一点地挤进去。
陈政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